云南壮族坡芽歌书美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7 14:40
壮族擅歌,自古即“尚越声”,千百年来以歌为媒,依歌择偶,催生了具有独特民族风情的歌谣文化。在云南省富宁县坡芽村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生息着55户壮族人家,据村中长老介绍,坡芽村民的祖先从清朝初年就生活在此,世代以农耕狩猎为生,因地处深山,极少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民风极为淳朴,壮族文化得到良性承袭,至今仍较完整地保存着传统的对山歌、祭竜等民族风俗。坡芽歌书就是坡芽村民世代传唱不衰的经典情歌集,2006年,它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被官方发现并组织力量挖掘整理出来,自此得以走出深山,走向城市,甚至漂洋过海,向世界展示自己独特的魅力风姿。坡芽歌书由81幅图案组成,每幅图案代表一首音形义固定的情歌,共81首,726行。歌书内容以爱情为主题,以一对青年男女的一见钟情为线索,通过两人对唱的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壮族的婚恋过程和价值取向,表达了壮族儿女勇敢地追求自由爱情和幸福生活的决心。不仅如此,歌书内容亦涵盖了壮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宗教、审美情感等诸多层面,由此可以肯定,它源于生活而又超越生活本身。本论文从美学视角切入,所探索的仅仅是坡芽歌书全貌之冰山一角,拟从其产生的渊源,美的形态,美感,美的实践创造及其传播四个...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坡芽歌书的渊源
第一节 坡芽歌书诞生的土壤
第二节 坡芽歌书概述
第二章 坡芽歌书的美
第一节 坡芽歌书的形式美
第二节 坡芽歌书的艺术美
第三节 坡芽歌书的自然美
第四节 坡芽歌书的社会美
第三章 坡芽歌书的美感
第一节 坡芽歌书美感的特征
第二节 坡芽歌书美感的文学表达
第三节 坡芽歌书的审美认知
第四章 美的创造——坡芽歌书审美实践调查及传播
第一节 坡芽歌书审美实践调查
第二节 坡芽歌书传播探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清代粤盐销滇研究[J]. 丁琼.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2]从“坡芽歌书”看壮族文化[J]. 刘琉,徐健. 民族音乐. 2011(02)
[3]浅析云南壮剧开演日期的四种确定方式[J]. 黄学巧. 文山学院学报. 2011(02)
[4]坡芽歌书 音乐曲调特点初探[J]. 侯静宜. 民族音乐. 2011(01)
[5]云南富宁壮族“坡芽歌书”考察记[J]. 汪瑶. 中国音乐. 2010(02)
[6]论壮族服饰与生态环境[J]. 陈丽琴. 社会科学家. 2010(03)
[7]建筑的功能美与形式美[J]. 李海燕,徐鑫. 山西建筑. 2010(08)
[8]中国少数民族美学论阈分析[J]. 宋建峰. 教育文化论坛. 2010(01)
[9]深山里的文字之芽——壮族《坡芽歌书》[J]. 李荣,马蕊,黄炳会,陆保邺. 今日民族. 2010(01)
[10]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化: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J]. 杨春时.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1)
博士论文
[1]土家族审美文化研究[D]. 杨亭.西南大学 2011
[2]苗族审美意识研究[D]. 何圣伦.西南大学 2011
[3]云南壮族坡芽歌书符号意义解读[D]. 王志芬.中央民族大学 2009
[4]西南少数民族原始文字的产生与发展[D]. 邓章应.华东师范大学 2007
[5]黑衣壮民歌的审美人类学研究[D]. 范秀娟.山东大学 2006
[6]庞德与中国文化[D]. 王文.苏州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壮族嘹歌歌圩文化及其审美内涵研究[D]. 蒋剑.广西师范大学 2008
[2]壮族土司墓葬石刻艺术研究[D]. 覃丽丹.广西民族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441934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坡芽歌书的渊源
第一节 坡芽歌书诞生的土壤
第二节 坡芽歌书概述
第二章 坡芽歌书的美
第一节 坡芽歌书的形式美
第二节 坡芽歌书的艺术美
第三节 坡芽歌书的自然美
第四节 坡芽歌书的社会美
第三章 坡芽歌书的美感
第一节 坡芽歌书美感的特征
第二节 坡芽歌书美感的文学表达
第三节 坡芽歌书的审美认知
第四章 美的创造——坡芽歌书审美实践调查及传播
第一节 坡芽歌书审美实践调查
第二节 坡芽歌书传播探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清代粤盐销滇研究[J]. 丁琼.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2]从“坡芽歌书”看壮族文化[J]. 刘琉,徐健. 民族音乐. 2011(02)
[3]浅析云南壮剧开演日期的四种确定方式[J]. 黄学巧. 文山学院学报. 2011(02)
[4]坡芽歌书 音乐曲调特点初探[J]. 侯静宜. 民族音乐. 2011(01)
[5]云南富宁壮族“坡芽歌书”考察记[J]. 汪瑶. 中国音乐. 2010(02)
[6]论壮族服饰与生态环境[J]. 陈丽琴. 社会科学家. 2010(03)
[7]建筑的功能美与形式美[J]. 李海燕,徐鑫. 山西建筑. 2010(08)
[8]中国少数民族美学论阈分析[J]. 宋建峰. 教育文化论坛. 2010(01)
[9]深山里的文字之芽——壮族《坡芽歌书》[J]. 李荣,马蕊,黄炳会,陆保邺. 今日民族. 2010(01)
[10]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化: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J]. 杨春时.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1)
博士论文
[1]土家族审美文化研究[D]. 杨亭.西南大学 2011
[2]苗族审美意识研究[D]. 何圣伦.西南大学 2011
[3]云南壮族坡芽歌书符号意义解读[D]. 王志芬.中央民族大学 2009
[4]西南少数民族原始文字的产生与发展[D]. 邓章应.华东师范大学 2007
[5]黑衣壮民歌的审美人类学研究[D]. 范秀娟.山东大学 2006
[6]庞德与中国文化[D]. 王文.苏州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壮族嘹歌歌圩文化及其审美内涵研究[D]. 蒋剑.广西师范大学 2008
[2]壮族土司墓葬石刻艺术研究[D]. 覃丽丹.广西民族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4419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441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