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世界的入口:新时期文学中的语言本体问题
发布时间:2021-10-18 17:02
<正>20世纪80年代西方现代语言哲学传入中国后,在文坛上引起广泛关注,很多作家也在语言创新方面做了多方面探索。但是不久就发现,一个作家的语言习惯一旦形成,其实很难改变,能够改变的空间并不大,于是这种理论遭到质疑,有人干脆说语言本体论是"不结果的无花树"(1)。而实际上,语言本体论在中国遭遇"水土不服",不是这个理论本身有问题,而是作家对它的理解有误。当时很多人仍把语言视为一种工具;较之传统理论,差异仅在于后者是将其视为更重要的工具。事实上,要正确理解语言在文学中的本体地位,必须有一个颠倒,即真正认识到,在文学活动中,不是作家支配语言,而是语言支配作家,也支配作家的整个创作过程。
【文章来源】:文艺评论. 2020,(05)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语言作为本体
二、作家的生活积累是一个语言的世界
三、语言是打开记忆之门的钥匙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潜意识或无意识认识[J]. 张浩. 东岳论丛. 2007(04)
[2]走向生命体验的艺术探索——陈忠实访谈录[J]. 李遇春,陈忠实. 小说评论. 2003(05)
[3]不结果的无花树──论西方语言论文论对文学语言特性的探寻[J]. 赵炎秋.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6(05)
本文编号:3443161
【文章来源】:文艺评论. 2020,(05)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语言作为本体
二、作家的生活积累是一个语言的世界
三、语言是打开记忆之门的钥匙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潜意识或无意识认识[J]. 张浩. 东岳论丛. 2007(04)
[2]走向生命体验的艺术探索——陈忠实访谈录[J]. 李遇春,陈忠实. 小说评论. 2003(05)
[3]不结果的无花树──论西方语言论文论对文学语言特性的探寻[J]. 赵炎秋.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6(05)
本文编号:34431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443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