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勒·纪伯伦:20世纪的威廉·布莱克
发布时间:2021-11-14 12:43
黎巴嫩作家哈利勒·纪伯伦与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在诗歌和绘画艺术上均具有高深造诣,他们都受到了东西方宗教文化的深刻熏陶,并且在文学和艺术创作中存在着诸多相似之处。尤其是纪伯伦曾经受到布莱克的深刻影响,他也因此被学者们称为“20世纪的威廉·布莱克”。布莱克对纪伯伦的影响,既有相关传记资料中的事实联系作为支撑,又有他们二人文学、艺术作品中大量相似之处的佐证。纪伯伦在巴黎游学期间,曾通过著名雕塑家罗丹深入了解了布莱克的绘画和诗歌并对其产生了浓厚兴趣。从此开始,布莱克对纪伯伦的文学和艺术创作产生了深刻持久的影响,布莱克诗画结合的艺术特色,包括意蕴丰富的诗画创作、赤裸的形象与丰富的象征、永恒的时空和无限的诗情,对纪伯伦产生了深刻影响;其作品中丰富深刻的思想意蕴,尤其是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宗教合一与神人结合的倾向、对立统一的辩证观,更给予了纪伯伦大量的灵感。纪伯伦有“20世纪的威廉·布莱克”之称,一方面由于他的文学和绘画创作中表现出了深受布莱克影响的痕迹;另一方面,虽然他从布莱克身上吸收营养,但20世纪的时代特点、文化背景及自身的创作个性,又使他将布莱克的影响加以融化,从而造就了纪伯伦独特的艺术风格...
【文章来源】: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节 纪伯伦与布莱克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视角与本文结构
第一章 布莱克影响纪伯伦的事实联系
第一节 波士顿的早期生活——初步了解布莱克
第二节 巴黎之行——深入理解布莱克
第二章 布莱克影响纪伯伦的具体表现
第一节 诗画结合的艺术手法
第二节 丰富深刻的思想意蕴
第三章 “纪伯伦:20世纪的威廉·布莱克”之成因
第一节 世纪之交的风云变幻
第二节 东西方文化的双重因素
第三节 独特的个性和视野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论文中提及的布莱克和纪伯伦的部分绘画作品
致谢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威廉·布莱克诗歌的泛神主义倾向[J]. 刘云雁,吴虹.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2]纪伯伦诗歌语言特点及翻译对策——以《先知》《沙与沫》为例[J]. 黄少政.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5)
[3]论威廉·布莱克的神话体系[J]. 蒋显璟. 文艺研究. 2011(09)
[4]纪伯伦《先知》中蕴含的生态伦理思想[J]. 朱红莉. 鸡西大学学报. 2011(06)
[5]文学史重构与外国文学个案研究——以汉语和英语学界的纪伯伦研究为例[J]. 马征.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1(02)
[6]浅析纪伯伦《浪之歌》的思想内涵[J]. 刘秋花. 文学教育(上). 2011(06)
[7]纪伯伦民族文化身份论析[J]. 王鸿博.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8]纪伯伦:东西方文化共同浇灌的转基因果实[J]. 李宝东. 阅读与鉴赏(上旬). 2011(05)
[9]试论纪伯伦超越宗教的宗教观[J]. 张丽娜.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 2009(06)
[10]纪伯伦与阿布杜巴哈[J]. 许宏. 世界宗教文化. 2008(04)
硕士论文
[1]纪伯伦对尼采的接受与疏离[D]. 马亭.天津师范大学 2012
[2]威廉·布莱克绘画艺术研究[D]. 景雪竹.南京艺术学院 2011
[3]纪伯伦文学与绘画艺术[D]. 郭洁.天津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494660
【文章来源】: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节 纪伯伦与布莱克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视角与本文结构
第一章 布莱克影响纪伯伦的事实联系
第一节 波士顿的早期生活——初步了解布莱克
第二节 巴黎之行——深入理解布莱克
第二章 布莱克影响纪伯伦的具体表现
第一节 诗画结合的艺术手法
第二节 丰富深刻的思想意蕴
第三章 “纪伯伦:20世纪的威廉·布莱克”之成因
第一节 世纪之交的风云变幻
第二节 东西方文化的双重因素
第三节 独特的个性和视野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论文中提及的布莱克和纪伯伦的部分绘画作品
致谢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威廉·布莱克诗歌的泛神主义倾向[J]. 刘云雁,吴虹.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2]纪伯伦诗歌语言特点及翻译对策——以《先知》《沙与沫》为例[J]. 黄少政.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5)
[3]论威廉·布莱克的神话体系[J]. 蒋显璟. 文艺研究. 2011(09)
[4]纪伯伦《先知》中蕴含的生态伦理思想[J]. 朱红莉. 鸡西大学学报. 2011(06)
[5]文学史重构与外国文学个案研究——以汉语和英语学界的纪伯伦研究为例[J]. 马征.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1(02)
[6]浅析纪伯伦《浪之歌》的思想内涵[J]. 刘秋花. 文学教育(上). 2011(06)
[7]纪伯伦民族文化身份论析[J]. 王鸿博.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8]纪伯伦:东西方文化共同浇灌的转基因果实[J]. 李宝东. 阅读与鉴赏(上旬). 2011(05)
[9]试论纪伯伦超越宗教的宗教观[J]. 张丽娜.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 2009(06)
[10]纪伯伦与阿布杜巴哈[J]. 许宏. 世界宗教文化. 2008(04)
硕士论文
[1]纪伯伦对尼采的接受与疏离[D]. 马亭.天津师范大学 2012
[2]威廉·布莱克绘画艺术研究[D]. 景雪竹.南京艺术学院 2011
[3]纪伯伦文学与绘画艺术[D]. 郭洁.天津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4946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494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