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乔治·迪迪—于贝尔曼辩证图像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3 05:06
  长久以来,潘诺夫斯基建立的图像学一直是当代西方艺术史方法论的主流。他提出的三个层次的解释理论主要针对艺术图像的意义层面进行阐释。他对艺术史做出了突出贡献,但仍有以管窥豹之嫌。继潘诺夫斯基主要批判者贡布里希之后,乔治·迪迪—于贝尔曼对潘诺夫斯基的艺术史方法论进行了批判,同时基于本雅明“辩证图像”概念提出了“辩证图像论”。本文将从于贝尔曼批判的传统艺术史观和两种图像观出发,梳理并阐明主导艺术史观和图像观的主要观点、运作方式及不足之处。在批判的基础上,本文将引出于贝尔曼立足于瓦尔堡“情感范式”、结合本雅明光晕概念与弗洛伊德“症候”范式所建立的辩证图像论。辩证图像中包含“间距”、“行进”、“撕裂”三层含义,它作为瓦尔堡“记忆女神”思想的回声,从对线性时间观的反对出发,回避对图像的叙事及表层意义阐释。它强调图像是不断生成的,而且是永远开放的,观看者能做的唯有挖开历史沉积,在图像的自我批判及图像对观看方式的批判中、从多个角度反复体验图像。在解析理论的基础上,本文将以“圣子的降临”为例进行图像分析,同时将探讨“辩证图像论”对艺术史观、图像观及“语—图关系”的影响。于贝尔曼的“辩证图像论”强调从非知层...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乔治·迪迪-于贝尔曼的学术背景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第三节 研究于贝尔曼辩证图像论的必要性
    第四节 本文研究思路与内容
第一章 于贝尔曼对艺术史及图像观的重估
    第一节 于贝尔曼对现行艺术史的质疑
        (一)对瓦萨里建立的作为知识的艺术史的质疑
        (二)对潘诺夫斯基建立的人文主义艺术史的质疑
    第二节 于贝尔曼对两种传统图像论的反驳
        (一)对宗教信仰者图像观的反驳
        (二)对同语反复者图像观的反驳
第二章 辩证图像论解析
    第一节 辩证图像论的艺术史观
        (一)对阿比·瓦尔堡艺术—图像观的重新发现
        (二)于贝尔曼图像观对瓦尔堡的复归
    第二节 于贝尔曼对本雅明“光晕”概念的扬弃
        (一)重估“光晕”的两种内涵
        (二)对“光晕”的再阐释
    第三节 辩证图像论的三层含义
        (一)辩证图像中的“间距”
        (二)辩证图像中的“撕裂”
        (三)辩证图像中的“行进”
第三章 辩证图像论的艺术实践及影响
    第一节 艺术史实践:以“圣子降生”为例
    第二节 对当代艺术图像学的影响
    第三节 对当代“语-图关系”研究的启迪
    第四节 “图像-希望”:时代的反抗力量
结语:图像的“起义”与经验的残存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5131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5131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0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