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逸主题下陶渊明与艾米丽·狄金森诗歌意象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9 07:21
中西隐逸文化具有相通之处,特别是在追求个人精神自由和独立存在价值,以及在与自然互动中寻求生命意义方面。陶渊明作为中国“隐逸诗人之宗”,艾米丽·狄金森被称为“白衣修女”,两位诗人在隐居生活中,会面对相似的的境况与问题。在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解决中,诗人们会产生相似的情感体验和思想哲学,反映在诗歌中便产生了相对应的诗歌意象。通过将这些意象分为隐士与自然,隐士与自我,隐士与社会三个方面,并对相关意象的平行比较研究,可以发现诗人在隐居生活中感受、思想和艺术观等方面的相同和不同。通过对两位诗人的意象的相同和不同点的分析,总结差异性产生的原因,从而深化对两位诗人的作品、思想、哲学等方面的认识,进一步了解中西隐逸文化、中西意象的同与异。在物质欲望泛滥,人类被外在资讯、科技所控制的时代,我们仍然需要隐逸精神,保持自我独立思考能力,关注心灵,贴近自然。
【文章来源】:华东交通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与意义
1.2 中西隐逸文化
1.3 隐逸主题意象
1.4 陶渊明、艾米丽·狄金森中西比较研究现状综述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框架
第二章 隐逸主题下陶渊明与艾米丽·狄金森可比性分析
2.1 相似的隐逸背景
2.1.1 相似的时代背景
2.1.2 相似的个人原因
2.2 相似的个人隐逸状态
2.2.1 执着
2.2.2 超越
2.3 相似的隐逸诗歌风格
2.3.1 思想深刻饱满
2.3.2 表达清新自然
2.3.3 意象独特丰富
第三章 隐逸主题下陶渊明与艾米丽·狄金森诗歌意象比较
3.1 隐者与自然
3.1.1 自然之力
3.1.2 自然之物
3.2 隐者与自我
3.2.1 隐者的思考:酒与门
3.2.2 隐者的信仰:天与上帝
3.2.3 隐者的死亡:自我死亡
3.3 隐者与社会
3.3.1 隐者的价值:前贤与诗人
3.3.2 隐者的家园:陶庐与花园
3.3.3 隐者的理想国:桃花源与天堂
第四章 隐逸主题诗歌意象的相同点
4.1 个性独特
4.2 贴近自身
4.3 意象群烘托
4.4 意蕴丰富
第五章 隐逸主题诗歌意象的差异性
5.1 模糊与明确
5.2 一致与多样
5.3 重意境与重意义
5.4 承继与反叛
第六章 隐逸主题诗歌意象差异性原因分析
6.1 中西文化环境:大陆农业型与海洋商业型
6.2 中西文化哲学:伦理型与科学型
6.3 中西意象观念和流变
6.4 隐者心理状态:冲淡平和与矛盾激荡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两位自然的信奉者——对比分析诗人弗罗斯特和陶渊明[J]. 李静植. 大众文艺. 2013(09)
[2]艾米莉·狄金森自然诗歌中的动物意象解读[J]. 马桂花. 芒种. 2012(24)
[3]艾米莉·狄金森和李清照爱情诗的女性意识比较[J]. 米丽娜.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S2)
[4]试析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的死亡意象之美[J]. 勾淼.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13)
[5]约翰·多恩与陶渊明二者玄学诗歌意象手法的对比[J]. 李雪梅. 作家. 2009(20)
[6]中西方隐逸文化的积极共性及其现实意义[J]. 陈卫斌,潘曦.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2009(05)
[7]狄金森诗中的花意象[J]. 朱九扬. 考试周刊. 2009(32)
[8]艾米莉·狄金森与陶渊明死亡诗歌意蕴比较[J]. 孙叶红.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09(03)
[9]艾米莉·狄金森与顾太清——中美文学史上杰出的女性代表[J]. 杨善寓.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8(06)
[10]狄金森诗歌中的圣餐意象解读[J]. 汪艾文.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3)
博士论文
[1]六朝隐逸诗研究[D]. 高智.上海师范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陶渊明诗歌典型意象研究[D]. 任江维.西北大学 2011
[2]艾默斯特镇的雏菊与明水泉畔的江梅[D]. 谭红.西南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526088
【文章来源】:华东交通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与意义
1.2 中西隐逸文化
1.3 隐逸主题意象
1.4 陶渊明、艾米丽·狄金森中西比较研究现状综述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框架
第二章 隐逸主题下陶渊明与艾米丽·狄金森可比性分析
2.1 相似的隐逸背景
2.1.1 相似的时代背景
2.1.2 相似的个人原因
2.2 相似的个人隐逸状态
2.2.1 执着
2.2.2 超越
2.3 相似的隐逸诗歌风格
2.3.1 思想深刻饱满
2.3.2 表达清新自然
2.3.3 意象独特丰富
第三章 隐逸主题下陶渊明与艾米丽·狄金森诗歌意象比较
3.1 隐者与自然
3.1.1 自然之力
3.1.2 自然之物
3.2 隐者与自我
3.2.1 隐者的思考:酒与门
3.2.2 隐者的信仰:天与上帝
3.2.3 隐者的死亡:自我死亡
3.3 隐者与社会
3.3.1 隐者的价值:前贤与诗人
3.3.2 隐者的家园:陶庐与花园
3.3.3 隐者的理想国:桃花源与天堂
第四章 隐逸主题诗歌意象的相同点
4.1 个性独特
4.2 贴近自身
4.3 意象群烘托
4.4 意蕴丰富
第五章 隐逸主题诗歌意象的差异性
5.1 模糊与明确
5.2 一致与多样
5.3 重意境与重意义
5.4 承继与反叛
第六章 隐逸主题诗歌意象差异性原因分析
6.1 中西文化环境:大陆农业型与海洋商业型
6.2 中西文化哲学:伦理型与科学型
6.3 中西意象观念和流变
6.4 隐者心理状态:冲淡平和与矛盾激荡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两位自然的信奉者——对比分析诗人弗罗斯特和陶渊明[J]. 李静植. 大众文艺. 2013(09)
[2]艾米莉·狄金森自然诗歌中的动物意象解读[J]. 马桂花. 芒种. 2012(24)
[3]艾米莉·狄金森和李清照爱情诗的女性意识比较[J]. 米丽娜.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S2)
[4]试析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的死亡意象之美[J]. 勾淼.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13)
[5]约翰·多恩与陶渊明二者玄学诗歌意象手法的对比[J]. 李雪梅. 作家. 2009(20)
[6]中西方隐逸文化的积极共性及其现实意义[J]. 陈卫斌,潘曦.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2009(05)
[7]狄金森诗中的花意象[J]. 朱九扬. 考试周刊. 2009(32)
[8]艾米莉·狄金森与陶渊明死亡诗歌意蕴比较[J]. 孙叶红.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09(03)
[9]艾米莉·狄金森与顾太清——中美文学史上杰出的女性代表[J]. 杨善寓.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8(06)
[10]狄金森诗歌中的圣餐意象解读[J]. 汪艾文.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3)
博士论文
[1]六朝隐逸诗研究[D]. 高智.上海师范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陶渊明诗歌典型意象研究[D]. 任江维.西北大学 2011
[2]艾默斯特镇的雏菊与明水泉畔的江梅[D]. 谭红.西南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5260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526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