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14-19世纪中越使臣诗歌中的潇湘印象

发布时间:2021-12-17 02:39
  在中国原始语境中,关于大夫才德的“九能”说其中之一是“使能造命”,这就点出了使臣的重要性及其才德之盛。汉后,“九能”发展成文学命题,并且有将其列为后世文章之祖的论说,这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使臣所创制的文学体势的独特性。而潇湘作为中越使臣必经之地,因着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促使了使臣写就了近千首潇湘使途诗,这是使臣文学体势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目前学界就14-19世纪中越使臣诗歌中的潇湘书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献梳理和作家作品研究两方面,都存在“单方深入,整体不足”的情况。实际上这近千首潇湘诗歌的内容包罗万象,表达的情感随物而迁,艺术特色鲜明。诗歌中的湘妃、屈原、渔父等一系列意象的使用也是地理环境的使然,这其中的一个有效连接点就是屈原,屈原确立了潇湘诗歌意象群的悲怨中和的主题倾向,探索其中的地域原因可得清与恶相对的山水基调、美与奇相并的传说习俗、仕与隐相合的文化底蕴。上述原因也进一步构筑了这些诗歌的艺术风格,其中突出的有潇湘地域的哀怨诗风、使臣群体的典雅诗风等,这也都是潇湘诗歌的艺术价值的体现。韵味深厚的使臣潇湘诗歌,既是潇湘文化影响的结果,也是潇湘文化的补充和拓展,更是中国古典诗歌... 

【文章来源】: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12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前人研究的回顾
    二、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三、研究的价值和创新
第一章 中越使臣与潇湘
    第一节 潇湘为中越使臣必经之地
        一、中越使臣出使路线简述
        二、中越使臣潇湘线路考
    第二节 潇湘地域在使臣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
        一、从使臣的评价看潇湘在诗歌创作中的优越地理环境
        二、潇湘文化语义体系源流简述
        三、使臣潇湘诗歌的数量多、底蕴厚
    第三节 中越经潇湘的使臣及其诗作概述
        一、中国使越使臣现存诗集及潇湘诗考索
        二、越南北使诗集及潇湘诗统计
第二章 中越使臣诗中的潇湘
    第一节 诗歌创作中的江山之助
        一、自然盛况为使臣的创作之源
        二、人文意蕴为使臣的才思之显
        三、风俗民情为使臣的创新之点
        四、“江山之助”的意义
    第二节 诗歌中的情随物迁
        一、岳阳楼代表的济世情怀
        二、回雁峰引起的家国之思
        三、“情随物迁”的意义
    第三节 潇湘意象群及其内涵
        一、虞舜、二妃为源头的爱情神话之哀
        二、屈原、贾谊为代表的忠君贬谪之伤
        三、渔父、桃花源为衍的暂得隐逸之思
        四、潇湘意象群所构筑的悲怨中和主题及其原因
第三章 中越使臣潇湘诗的价值和意义
    第一节 风格学意义
        一、地域影响风格:哀怨诗风的形成
        二、个体影响风格:典雅诗风的范式
    第二节 文学史意义
        一、史料学方面
        二、把握时代文学的精神脉搏和一般风貌
    第三节 文化价值论
        一、使臣潇湘诗与潇湘文化的相互关系
        二、使程转折点的潇湘对于中越使臣的不同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1:中越使臣诗集现存情况及潇湘诗数量表
附录 2:中越使臣交往年表(清代部分)
附录 3:使臣小传(中国清代部分)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从《使交集》看地理与文学创作的关系[J]. 李惠玲,陈柏桥.  广西社会科学. 2016(06)
[2]“九能”综释[J]. 吴承学.  文学遗产. 2016(03)
[3]论北宋末年的五首题《中兴颂》诗[J]. 莫砺锋.  社会科学战线. 2016(05)
[4]李仙根年谱[J]. 胡传淮,陈名扬.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 2016(01)
[5]李仙根生平考述[J]. 胡傳淮,陳名揚.  蜀学. 2015(00)
[6]元人诗歌中的安南出使与南国奇景[J]. 周思成.  文史知识. 2015(11)
[7]范仲淹《岳阳楼记》对清代越南使节岳阳楼诗文的影响[J]. 陈益源.  长江学术. 2015(01)
[8]1018世纪中国使安南使臣出使诗歌综述[J]. 李娜.  百色学院学报. 2014(03)
[9]湛若水生平著述及现存情况统计[J]. 窦晨光.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2)
[10]张以宁年表[J]. 游友基.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1)

博士论文
[1]发展与变迁[D]. 张金莲.暨南大学 2006
[2]明朝与安南关系研究[D]. 陈文源.暨南大学 2006
[3]越南汉喃古籍的文献学研究[D]. 刘玉珺.扬州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陈竹山文集》研究[D]. 郭娇.新疆师范大学 2015
[2]潘希曾诗集校注[D]. 刘慧敏.湘潭大学 2014
[3]越南燕行文献的唐宋人物纪咏诗研究[D]. 彭丹华.陕西师范大学 2014
[4]《傅与砺诗集》校注[D]. 杨匡和.江西师范大学 2010
[5]徐孚远研究[D]. 司文朋.浙江大学 2010
[6]陈孚《交州稿》与元代的中越文化交流[D]. 王皓.四川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5392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5392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c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