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画的比类思维
发布时间:2021-12-18 23:44
中西文化的异同有很多的表现方式,思维方式的不同是一个内在的表现方式。从思维方式的分析出发,可以进而探寻中国文化的内在机制。中国的诗和画是人类伟大的艺术遗产,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诗词和绘画思维方式的探讨,探索国民的脉相承的思维方式,了解中国文化的生发机制。中国的诗与画是文化的两种艺术载体,有着不同的艺术语言和艺术形式。但它们存在着共同的思维方式——比类思维。本文通过建立思维意象的结构、图式,以大量的诗画作品为实例,分析比类思维方式由浅入深的三才图式,由小及大的物我图式,全息展示了这种诗性思维方式的生命机制。本文的主体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概述,尝试说明比类思维是中国自古以来一脉相承的思维方式。第二、三部分分别是诗与画的比类思维的具体分析,通过对具体诗画作品的分析,说明诗画的核心思维方式。第四部分论述了诗画在思维方式上的关联。第五部分分析了传统诗画在现代生活中的地位以及复活传统诗画生命力的可能性和途径。全文贯穿了意象结构和图式的分析方法。人们的意象是无形的,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来。中国文化以心印心的传承方式、重视生命的生活方式,与现代人以物印心的思维方式有很大的鸿沟,产...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11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比类思维概说
第一节 比德类情的思维方式
一 比类思维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
二 比类思维的实现机制分析
第二节 取譬引类感会于心
一 物我之别——比类思维与形式逻辑思维的比较
二 至诚感顽——比类思维的主体性
三 先秦圣贤的物我之思举隅
第三节 比类思维的三才图式
第二章 中国诗学的比类思维
第一节 以意逆志——诗意的迂回生成
一 孟子论诗意结构
二 诗言志——诗意的营造
三 赋比兴——诗言志的实现方式
第二节 比兴意象举隅
一 日月的意象
二 人物意象
三 堂室意象
四 “西方美人”意象
第三节 对偶——宇宙图式的比类
一 无言不雠 无德不报——对偶的宇宙图式
二 正反合——完满意象的生成
三 对偶的类型
第四节 无往不复——诗词结构比类天地之德
一 循环往复——象天地之德
二 起承转合——完满的生命结构
第三章 中国画学的比类思维
第一节 君子比德——中国画题材的比类思维
一 中国画的三才图式
二 通天地之德类万物之情
三 乐水乐山——君子以山水比德
四 花鸟画的比类思维
五 标立人表——中国人物画画题的比类思维
第二节 生死刚正——笔墨的人格比类
一 中国画的绘画语言
二 写意——宣泄与节制
第三节 以形媚道——结体的比类思维
一 山水“三远”的比类
二 “徐黄异体”——花鸟画结体的比类
三 疏密二体——人物画结体的比类
四 结字因时相传
第四章 诗画一律缘比类
第一节 感物以心——诗画的会通
一 以心接物——诗画会通于心
二 取象比类——诗画达意方式的会通
三 诗谏与图鉴——诗画旨归的会通
第二节 天开图画——境与画互为彼岸
一 如画与逼真
二 诗画的互渗
第五章 知白守黑
第一节 以目接物——中国诗画的现状
第二节 以心接物——比类思维的回归之路
第三节 知白守黑——比类思维的物我消融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543377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11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比类思维概说
第一节 比德类情的思维方式
一 比类思维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
二 比类思维的实现机制分析
第二节 取譬引类感会于心
一 物我之别——比类思维与形式逻辑思维的比较
二 至诚感顽——比类思维的主体性
三 先秦圣贤的物我之思举隅
第三节 比类思维的三才图式
第二章 中国诗学的比类思维
第一节 以意逆志——诗意的迂回生成
一 孟子论诗意结构
二 诗言志——诗意的营造
三 赋比兴——诗言志的实现方式
第二节 比兴意象举隅
一 日月的意象
二 人物意象
三 堂室意象
四 “西方美人”意象
第三节 对偶——宇宙图式的比类
一 无言不雠 无德不报——对偶的宇宙图式
二 正反合——完满意象的生成
三 对偶的类型
第四节 无往不复——诗词结构比类天地之德
一 循环往复——象天地之德
二 起承转合——完满的生命结构
第三章 中国画学的比类思维
第一节 君子比德——中国画题材的比类思维
一 中国画的三才图式
二 通天地之德类万物之情
三 乐水乐山——君子以山水比德
四 花鸟画的比类思维
五 标立人表——中国人物画画题的比类思维
第二节 生死刚正——笔墨的人格比类
一 中国画的绘画语言
二 写意——宣泄与节制
第三节 以形媚道——结体的比类思维
一 山水“三远”的比类
二 “徐黄异体”——花鸟画结体的比类
三 疏密二体——人物画结体的比类
四 结字因时相传
第四章 诗画一律缘比类
第一节 感物以心——诗画的会通
一 以心接物——诗画会通于心
二 取象比类——诗画达意方式的会通
三 诗谏与图鉴——诗画旨归的会通
第二节 天开图画——境与画互为彼岸
一 如画与逼真
二 诗画的互渗
第五章 知白守黑
第一节 以目接物——中国诗画的现状
第二节 以心接物——比类思维的回归之路
第三节 知白守黑——比类思维的物我消融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5433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543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