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娜·德·波伏瓦在中国的译介与接受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3 09:18
西蒙娜·德·波伏瓦(1908-1986)是20世纪法国文学、文化史上一位重要的女性。她不仅是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更被誉为西方当代女权主义的先驱。波伏瓦是独一无二的,其独特性在多个侧面的体现同时也构建起了这位独特女性的多重形象。作为女人,她与法国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萨特演绎了一段不同寻常的文坛奇恋,他们终身未婚,却相互扶持、相伴一生;作为女作家,波伏瓦创作了《女宾》、《他人的血》、《人都是要死的》等一系列小说,并完成了颇有文学史料价值的多部回忆录,她将存在主义对人、对人的存在、对他人与自我的关系等多方面问题的思考以文学的形式加以表现与阐释,并最终以《名士风流》一书于1954年获得龚古尔奖;作为“女权主义的教母”,波伏瓦历时三年时间完成的《第二性》几乎用白描的手法描述了女性的生存状况,并深入分析了女性沦为“他者”、成为男性附庸的深层次根源。《第二性》曾一度被西方女权运动奉为女性的“圣经”,而其作者波伏瓦也因此在后人的评介和叙述中与“女权主义”这一名词结下了不解之缘。“女人”、“女作家”、“女权主义的教母”,展现在世人面前的便是这样一位多面的波伏瓦。波伏瓦的多面形象在法国,在世界,被翻...
【文章来源】:南京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7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REMERCIEMENTS
摘要
ABSTRACT
目录
正文
参考文献
附件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译者的职责[J]. 孙致礼. 中国翻译. 2007(04)
[2]存在主义女性主义和生态女性主义的对话:超越与认同[J]. 罗诗钿,贺平海. 理论界. 2006(08)
[3]陈染小说中的孤独与死亡意识[J]. 贺苗. 学术交流. 2006(05)
[4]萨特在中国的精神之旅——柳鸣九、钱林森教授对话[J]. 柳鸣九,钱林森. 文艺研究. 2005(11)
[5]法国存在主义在我国新时期的影响[J]. 宋学智. 当代外国文学. 2005(01)
[6]解构"忠实"——翻译神话的终结[J]. 王东风. 中国翻译. 2004(06)
[7]法国存在主义在我国新时期之前的存在轨迹[J]. 宋学智,许钧. 外语教学. 2004(05)
[8]“嫦娥奔月”神话在陈染女性书写中的当代变形[J]. 魏颖. 中国文学研究. 2003(04)
[9]从译介到接受——萨特作品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J]. 吴格非. 当代外国文学. 2002(04)
[10]接受视域下中西文学中的婚姻观比较[J]. 余嘉. 昌吉师专学报. 2001(02)
本文编号:3586150
【文章来源】:南京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7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REMERCIEMENTS
摘要
ABSTRACT
目录
正文
参考文献
附件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译者的职责[J]. 孙致礼. 中国翻译. 2007(04)
[2]存在主义女性主义和生态女性主义的对话:超越与认同[J]. 罗诗钿,贺平海. 理论界. 2006(08)
[3]陈染小说中的孤独与死亡意识[J]. 贺苗. 学术交流. 2006(05)
[4]萨特在中国的精神之旅——柳鸣九、钱林森教授对话[J]. 柳鸣九,钱林森. 文艺研究. 2005(11)
[5]法国存在主义在我国新时期的影响[J]. 宋学智. 当代外国文学. 2005(01)
[6]解构"忠实"——翻译神话的终结[J]. 王东风. 中国翻译. 2004(06)
[7]法国存在主义在我国新时期之前的存在轨迹[J]. 宋学智,许钧. 外语教学. 2004(05)
[8]“嫦娥奔月”神话在陈染女性书写中的当代变形[J]. 魏颖. 中国文学研究. 2003(04)
[9]从译介到接受——萨特作品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J]. 吴格非. 当代外国文学. 2002(04)
[10]接受视域下中西文学中的婚姻观比较[J]. 余嘉. 昌吉师专学报. 2001(02)
本文编号:35861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586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