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作品中材料与观众体验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2-01-13 16:52
艺术材料是艺术作品的载体,不同的材料所被赋予的精神性不同,艺术家在选择使用的材料时,往往会利用材料在大众审美经验中的普遍意义,使艺术作品中的思想和观念能更好的被观众吸收。与此同时,材料在表现能力的基础上,与观众形成一种互动关系,材料的不同形式及不同场所的不同加工形成了艺术家的独特语言,并且形成了艺术家-材料-观众这样一个圈。同时通过观众“非在场”与“在场”的对比,从材料运用的角度,充分发挥观众与艺术作品的互动性和参与性,为艺术创造提供更多可能性。
【文章来源】: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省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徐冰,《天书》(1987-1991)活字版手工印制书籍和卷轴,汉字的部件重新制
对作品进行解读。例如笔墨纸砚在到东方性,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在这里,文化底蕴和历史地位,更够在观众解读的术家的思想更好的表达。例如艺术家徐冰统的方块字的结构,把英文字母的书写,使用了笔画的集合,重造汉字。在这里,艺术家抽空,而汉字的字形结构,以及其一个主题,一种“新英文”与“伪汉字”氛围,理解作品的深意。在艺术作品中利化层面的内涵转变成艺术家个人,通过艺,实现媒介的多样化可能性,从而成为一字版手工印制书籍和卷轴,汉字的部件重新制造的“假汉字”,北京尤伦斯艺术中心,2018
量运用油彩、钢铁、铅、灰土、感光乳剂、粗糙感与烧焦感,从而使观众能够在材料所哀嚎。其手段是对于材料的挖掘----他发现泽和质感,呈现出阴暗的、冷冽的效果,这处。于是他开始大量寻找和加工制作这样的而更好地服从反战主题,与观众形成情感交是,实则是一个有意图的行为,通过作品的开于众,每个观众都能一探究竟。材料的表种内在的感情状态被外化了;这种感情状态听众⑥。观众从材料的介质感中展开联想,,结合审美的普遍经验,与艺术家所想表达接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克莱因的虚无之蓝[J]. 泓如. 环境经济. 2018(21)
[2]综合绘画材料语言的基本属性与应用探索[J]. 晏娜,王懿清. 中国包装工业. 2015(06)
博士论文
[1]物性与神思的遇合—综合绘画材料的拓展与艺术呈现[D]. 李晶.东北师范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在场与非在场[D]. 张丽君.中国美术学院 2013
本文编号:3586804
【文章来源】: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省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徐冰,《天书》(1987-1991)活字版手工印制书籍和卷轴,汉字的部件重新制
对作品进行解读。例如笔墨纸砚在到东方性,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在这里,文化底蕴和历史地位,更够在观众解读的术家的思想更好的表达。例如艺术家徐冰统的方块字的结构,把英文字母的书写,使用了笔画的集合,重造汉字。在这里,艺术家抽空,而汉字的字形结构,以及其一个主题,一种“新英文”与“伪汉字”氛围,理解作品的深意。在艺术作品中利化层面的内涵转变成艺术家个人,通过艺,实现媒介的多样化可能性,从而成为一字版手工印制书籍和卷轴,汉字的部件重新制造的“假汉字”,北京尤伦斯艺术中心,2018
量运用油彩、钢铁、铅、灰土、感光乳剂、粗糙感与烧焦感,从而使观众能够在材料所哀嚎。其手段是对于材料的挖掘----他发现泽和质感,呈现出阴暗的、冷冽的效果,这处。于是他开始大量寻找和加工制作这样的而更好地服从反战主题,与观众形成情感交是,实则是一个有意图的行为,通过作品的开于众,每个观众都能一探究竟。材料的表种内在的感情状态被外化了;这种感情状态听众⑥。观众从材料的介质感中展开联想,,结合审美的普遍经验,与艺术家所想表达接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克莱因的虚无之蓝[J]. 泓如. 环境经济. 2018(21)
[2]综合绘画材料语言的基本属性与应用探索[J]. 晏娜,王懿清. 中国包装工业. 2015(06)
博士论文
[1]物性与神思的遇合—综合绘画材料的拓展与艺术呈现[D]. 李晶.东北师范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在场与非在场[D]. 张丽君.中国美术学院 2013
本文编号:35868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586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