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驱动草间弥生作品的引擎
发布时间:2022-02-26 08:41
文章从草间弥生的成长经历入手,以“重复”为引擎来驱动解读分析草间弥生艺术作品中的母题元素:网绘、阴茎图形和波尔卡圆点等。所解读的作品以其创作时间分为留美期间和回国后两大部分,从这两段时期内选取以网绘、阴茎图形和波尔卡圆点这三种母题元素为有意重复的作品进行解读,通过对作品的解读,思考其想通过“重复”这一艺术形态想要传达的艺术之美。论文所阐释草间弥生的艺术作品不论在单幅作品内还是在不同作品之间的联系上,都是母题的不断重复,用“重复”这一概念来成为驱动分析草间弥生作品的引擎。作品分析以潘诺夫斯基图像学分析原理为原则,按照前图像志描述、图像志分析和图像学解释三个步骤对作品进行解读,分析作品中涉及的母题。论文中对草间弥生这一“重复”艺术形态的分析,不仅包括艺术作品的有意重复,还包括其作品、形式上的无意重复。分析草间弥生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度创作的作品的异同及其原因。对其两个时期的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并挖掘作品呈现效果不同的背后原因。论文除了对草间弥生美术领域作品的分析,还涉及其通过与各大商业品牌合作的艺术跨界的成功。艺术与商业的结合,让更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能感受其艺术。中国自2013年在上海当代艺术...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 研究方法及实验方案
1.4 创新之处
第二章 草间弥生简介
2.1 成长经历
2.2 艺术发展轨迹及潘诺夫斯基图像分析法
第三章 “重复”在美国
3.1 网绘
3.1.1 《无限的网》前图像志描述
3.1.2 《无限的网》图像志分析
3.1.3 《无限的网》图像学解释
3.2 性迷恋、食物痴迷
3.2.1 《压迫意向》前图像志描述
3.2.2 《压迫意向》图像志分析
3.2.3 《压迫意向》图像学解释
3.3 波尔卡圆点
3.3.1 《永恒的爱》前图像志描述
3.3.2 《永恒的爱》图像志分析
3.3.3 《永恒的爱》图像学解释
第四章 “重复“在日本
4.1 波尔卡圆点、南瓜、花、女孩
4.1.1 《HELLO!你好》前图像志描述
4.1.2 《HELLO!你好》图像志分析
4.1.3 《HELLO!你好》图像学解释
4.2 无限网画
4.2.1 《超越我的幻想》前图像志描述
4.2.2 《超越我的幻想》图像志分析
4.2.3 《超越我的幻想》图像学解释
4.3 阴茎图形、网画、圆点及其他
4.3.1 “我永恒的灵魂”系列作品,前图像志描述
4.3.2 “我永恒的灵魂”系列作品,图像志分析
4.3.3 “我永恒的灵魂”系列作品,图像学解释
第五章 “重复”在美国和日本时期作品的异同及原因
5.1 “重复”在美国和日本时期作品的相同点
5.2 “重复”在美国和日本时期作品的不同点
5.3 “重复”在美国和日本时期作品异同的原因
第六章 “重复”在艺术的跨界
第七章 “重复”在中国
结语
参考文献
专著类
博硕士论文类
期刊文章类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游走于艺术家和精神病患者间的话题女王——草间弥生个案探究[J]. 梁勇. 艺术工作. 2016(06)
[2]空间中的点——草间弥生艺术展览新探[J]. 张博. 装饰. 2016(01)
[3]霍克尼与草间弥生:绘画介入当代的两个例证[J]. 葛秀支. 世界美术. 2015(04)
[4]草间弥生的“梦境式”波普艺术解析[J]. 张婷. 四川戏剧. 2015(08)
[5]封闭与开放——草间弥生艺术元素中的精神秘密[J]. 吴宇杉. 艺术评论. 2015(07)
[6]点辨 利希滕斯坦与草间弥生的点画[J]. 林春. 新美术. 2015(01)
[7]“增殖的魔幻”——草间弥生[J]. 潘力. 美术观察. 2014(03)
[8]无限增殖中的社会变革——草间弥生的“镜屋”[J]. 巴西亚·希利温思卡,雷坤宁. 世界美术. 2013(01)
[9]草间弥生“圆点”的真实与幻境[J]. 黄高翔. 大舞台. 2012(03)
硕士论文
[1]论草间弥生创作的自我湮没倾向[D]. 戴红梅.湖南师范大学 2018
[2]草间弥生与艺术治疗[D]. 王莹.中央美术学院 2018
[3]大师艺术中圆点的魅力—兼谈我的毕业创作[D]. 李颖琦.南京大学 2017
[4]无尽的光斑[D]. 刘莺莺.曲阜师范大学 2017
[5]“重复”的拓展与延伸—我的创作体悟与认识[D]. 陈霈.杭州师范大学 2017
[6]草间弥生的艺术人生[D]. 秦琼.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6
[7]政治化的艺术或艺术化的政治[D]. 李晨.中央美术学院 2016
[8]草间弥生艺术研究[D]. 马雪菲.陕西师范大学 2016
[9]草间弥生的奇幻艺术世界[D]. 李国慧.安徽师范大学 2016
[10]艺术为自己而存在—草间弥生的艺术创作轨迹探析[D]. 满珍.西北师范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644321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 研究方法及实验方案
1.4 创新之处
第二章 草间弥生简介
2.1 成长经历
2.2 艺术发展轨迹及潘诺夫斯基图像分析法
第三章 “重复”在美国
3.1 网绘
3.1.1 《无限的网》前图像志描述
3.1.2 《无限的网》图像志分析
3.1.3 《无限的网》图像学解释
3.2 性迷恋、食物痴迷
3.2.1 《压迫意向》前图像志描述
3.2.2 《压迫意向》图像志分析
3.2.3 《压迫意向》图像学解释
3.3 波尔卡圆点
3.3.1 《永恒的爱》前图像志描述
3.3.2 《永恒的爱》图像志分析
3.3.3 《永恒的爱》图像学解释
第四章 “重复“在日本
4.1 波尔卡圆点、南瓜、花、女孩
4.1.1 《HELLO!你好》前图像志描述
4.1.2 《HELLO!你好》图像志分析
4.1.3 《HELLO!你好》图像学解释
4.2 无限网画
4.2.1 《超越我的幻想》前图像志描述
4.2.2 《超越我的幻想》图像志分析
4.2.3 《超越我的幻想》图像学解释
4.3 阴茎图形、网画、圆点及其他
4.3.1 “我永恒的灵魂”系列作品,前图像志描述
4.3.2 “我永恒的灵魂”系列作品,图像志分析
4.3.3 “我永恒的灵魂”系列作品,图像学解释
第五章 “重复”在美国和日本时期作品的异同及原因
5.1 “重复”在美国和日本时期作品的相同点
5.2 “重复”在美国和日本时期作品的不同点
5.3 “重复”在美国和日本时期作品异同的原因
第六章 “重复”在艺术的跨界
第七章 “重复”在中国
结语
参考文献
专著类
博硕士论文类
期刊文章类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游走于艺术家和精神病患者间的话题女王——草间弥生个案探究[J]. 梁勇. 艺术工作. 2016(06)
[2]空间中的点——草间弥生艺术展览新探[J]. 张博. 装饰. 2016(01)
[3]霍克尼与草间弥生:绘画介入当代的两个例证[J]. 葛秀支. 世界美术. 2015(04)
[4]草间弥生的“梦境式”波普艺术解析[J]. 张婷. 四川戏剧. 2015(08)
[5]封闭与开放——草间弥生艺术元素中的精神秘密[J]. 吴宇杉. 艺术评论. 2015(07)
[6]点辨 利希滕斯坦与草间弥生的点画[J]. 林春. 新美术. 2015(01)
[7]“增殖的魔幻”——草间弥生[J]. 潘力. 美术观察. 2014(03)
[8]无限增殖中的社会变革——草间弥生的“镜屋”[J]. 巴西亚·希利温思卡,雷坤宁. 世界美术. 2013(01)
[9]草间弥生“圆点”的真实与幻境[J]. 黄高翔. 大舞台. 2012(03)
硕士论文
[1]论草间弥生创作的自我湮没倾向[D]. 戴红梅.湖南师范大学 2018
[2]草间弥生与艺术治疗[D]. 王莹.中央美术学院 2018
[3]大师艺术中圆点的魅力—兼谈我的毕业创作[D]. 李颖琦.南京大学 2017
[4]无尽的光斑[D]. 刘莺莺.曲阜师范大学 2017
[5]“重复”的拓展与延伸—我的创作体悟与认识[D]. 陈霈.杭州师范大学 2017
[6]草间弥生的艺术人生[D]. 秦琼.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6
[7]政治化的艺术或艺术化的政治[D]. 李晨.中央美术学院 2016
[8]草间弥生艺术研究[D]. 马雪菲.陕西师范大学 2016
[9]草间弥生的奇幻艺术世界[D]. 李国慧.安徽师范大学 2016
[10]艺术为自己而存在—草间弥生的艺术创作轨迹探析[D]. 满珍.西北师范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6443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644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