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巴什拉的物质想象诗学思想

发布时间:2017-05-21 11:23

  本文关键词:巴什拉的物质想象诗学思想,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加斯顿·巴什拉(Gaston bachelard,1884—1963)作为20世纪法国伟大的科学哲学家、文学理论家,其哲学体系是在继承法国概念哲学传统并借鉴精神分析学说、现象学与存在论的基础上构建的。他创造性地赋予想象以物质性并将这种物质性想象引入诗学批评领域。这种物质想象诗学一方面主张物质对想象有一种规定性,不仅会规定想象的方向,也会规定想象的某些实质内容,使想象物不至于转瞬即逝,且会赋予想象以存在深度,激发想象的创造力;另一方面认为原初之“物”由于获得了这种物质想象力与动态想象力,而会变得更加敞亮,显示出更丰富的意蕴。巴什拉基于想象与物质之间的这种相互触发、相互生成的关系的发现,自觉地放弃了对想象与物、我之间进行严格区分的做法,而是致力于通过诗歌意象(文学形象)来关注诗学中主客体交织的特定领域,并借助现象学开辟了一种迥然不同的诗学批评路径。全文共分为五部分。绪论部分主要通过阐释巴什拉的学术轨迹、理论贡献、研究现状,论证了研究巴什拉诗学思想的必要性与现实意义。第一章剖析了巴什拉物质诗学思想诞生的哲学背景:首先巴什拉哲学思想来自于对法国两大哲学传统的辩证综合,其次巴什拉科学认识论研究中的诸多方法(如辩证、反思、悬置最初的明证性的东西)与成果(如“非连续性”、“瞬间直觉”、“反实在论”)也深刻地影响了其诗学体系的构建,对想象哲学的推进则是巴什拉诗学思想得以诞生的直接的思想渊源。第二章则阐述了巴什拉物质诗学的整个架构,巴什拉在不同诗学阶段皆强调了想象既是主体的自由存在状态,也是扎根于物质的,梦想者的“我思”与意识活动总是“在后面拖着物质性的影子和深根”。在第三章中,巴什拉将诗歌意象作为诗学批评的核心,着重通过诗歌意象在不同诗学阶段的产生过程与文学四要素(作者、读者、作品、世界)作用机制来阐释其具体的诗学批评实践活动。本论文结语部分是对巴什拉的物质诗学在当下的文学批评界与当下生活世界的体现出的实践意义与美学意义的展望。
【关键词】:巴什拉 物质想象 现象学诗学 诗歌意象 物质元素 梦想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052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27
  • 第一章 巴什拉物质诗学诞生的哲学背景27-46
  • 第一节 理论基点:法国哲学的内在发展逻辑27-33
  • 一、从绝对“我思”到相互“我思”的主体观念27-29
  • 二、从理性至上到理性与非理性相结合的认识方式29-31
  • 三、从物质性实在到现象学实在的物质观念31-33
  • 第二节 诗学诞生地:科学哲学与诗学的居间层33-37
  • 一、“否”或“非”的哲学思想33-34
  • 二、“瞬间直觉”的时间哲学34-35
  • 三、“技术·工程反实在论”的物质观念35-37
  • 第三节 哲学基础:想象的哲学传统与物质想象论37-46
  • 一、古希腊时期“想象”的基本含义38
  • 二、康德关于“想象力”的论述38-40
  • 三、经典现象学家关于“想象”的论述40-42
  • 四、巴什拉想象哲学的基本观点42-46
  • 第二章 物质想象诗学的整体构架46-66
  • 第一节 物质元素的诗意想象46-53
  • 一、物质想象与四元素及其原型意象46-47
  • 二、物质想象与形式想象47-48
  • 三、物质想象力与动态想象力48-53
  • 第二节 物质空间与梦想空间的交融与回响53-58
  • 一、物性的空间与主体的存在:深度与广度53-55
  • 二、物质空间与物质想象力、动态想象力55-57
  • 三、“物质性”空间的本质:诗意与幸福的空间57-58
  • 第三节 物的“意象”与梦想者的“我思”58-66
  • 一、梦想处于词与物之间59-60
  • 二、朝向“物”的意象——梦想的“可伊托”的宾语60-62
  • 三、宇宙——梦想安宁的最根源的实体62-66
  • 第三章 物质想象诗学体系的批评实践66-77
  • 第一节 诗人与物质想象66-69
  • 一、诗人是“物质之梦”的移植者66-67
  • 二、诗人的声音是世界的声音67-69
  • 第二节 读诗者与想象69-72
  • 一、“惊叹”、“赞同”式的具身化阅读69-71
  • 二、沉浸于“安尼玛”梦想的体验性阅读71-72
  • 第三节 诗歌与物质梦想72-74
  • 一、诗歌是对世界不断“作想象”的意志的表达72-73
  • 二、诗歌是“写出来”的物质想象活动73-74
  • 三、在对诗歌的阅读中重新获得对世界诸物的梦想74
  • 第四节 世界与想象生活74-77
  • 一、梦想者与世界诸物的抗拒——意志想象力74-75
  • 二、梦想者与世界诸物的亲密——静息想象力75-77
  • 结语77-81
  • 参考文献81-84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84-85
  • 致谢8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旭光;巴什拉的“想象哲学”探析[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2 张海鹰;;加斯东·巴什拉梦想理论的哲学背景探析[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3 贾倩;;论巴什拉元素诗学中的火[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4 高艳萍;;透入物的深处——巴什拉物质想象理论释析[J];哲学动态;2009年07期

5 杜小真;;法国哲学的魅力——从巴什拉的《梦想的权利》谈起[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6 库什纳 ,叶舒宪;加什顿·巴什拉的批评方法[J];文艺理论研究;1989年03期

7 张闳;;物之梦与巴什拉的诗学[J];中国图书评论;2006年09期

8 赵光旭;马琳;;巴什拉的诗意想象论与华兹华斯“明智的被动”[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07年02期

9 罗伯特·达缅;李成季;邓刚;;加斯东·巴什拉的多元主体论[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赵光旭;;巴什拉的诗意想象论及其美学意义[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艳萍;;透入物的深处——巴什拉物质想象理论释析[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赵光旭;;巴什拉的诗意想象论及其美学意义[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北京大学 杜小真;说不尽的巴什拉[N];社会科学报;2013年

2 尚新建;科学哲学家巴什拉[N];中华读书报;2001年

3 南开大学哲学院 王时中;科学与诗之间:巴什拉的“认识论断裂”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4 云也退;主宰万物的是人的想象[N];第一财经日报;2014年

5 马兵;时间赋格[N];中华读书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郭英丽;巴什拉的物质想象诗学思想[D];兰州大学;2016年

2 张海鹰;安尼玛的吟唱:梦想之存在[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3 谭宇静;空间与诗:对巴什拉《空间的诗学》形象问题的分析与述评[D];浙江大学;2012年

4 杨洋;加斯东·巴什拉的物质想象论[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琳琳;科学哲学与想象哲学—巴什拉哲学思想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6 曹伟芳;梦想的诗学[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巴什拉的物质想象诗学思想,,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35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835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e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