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杨文会对老庄思想的佛学解读(2)
1.4另解老庄的言意观《庄子·大宗师》中的“相视而笑、莫逆于心”,佛祖在灵鹫山上“拈花微笑”的典故,都是表达一种彼此默契、心神领会之意。佛祖所传的其实是一种至为详和宁静的心境,这种心境纯净无染、超脱一切,是一种涅檗境界,只能感悟和领会,无需也无法用言语表达。而迦叶的微微一笑,正是因为他有了默契于心。老子也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杨文会深知这个道理,他在阐释《老子》开篇第一章时就指出:开章十二字。直显离言之妙,若以不可道者谓是常道,不可明者谓是常明,则活句翻成死句矣。洋洋五千言,无一而非活句,不知此义何能读《道德经》论到庄子“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 时说:“此二旬中,‘命’字‘守’字,俱要活看,慎毋执言失旨也”。此句的本义是指主宰万物的变化而安守天道,杨文会为了强调佛教的空义,指出要活看字面意思。就是主而元主、守而元守。灵活理解字面意思,是佛学理论的内在要求,诚如吕激所指出的,“所谓‘诸法无定相’。语言文字所表白的法相,只能是片面的,决不能偏执它,看成是决定相。因此,怎样从文字上完全理解真实意义,是有困难的”。
杨文会对《庄子.夕物》“得意忘言”章这样点评道:因筌而得鱼,因蹄而得兔。鱼兔既得,筌蹄可舍。后人不达此意,意欲舍筌蹄而求鱼兔。鱼兔何由可得表达了理解佛法既不能执着于文字.又不能离开文字的辩证态度。
尤其可贵的是,杨文会敏锐地察觉到,与执着文字相反的“不立文字”对学风危害严重。他在评《庄子·天道》“世之所贵”章时指出:此章为执著文字者下针砭。今进一解,为扫除文字者下针砭。古圣遗言,如标月指,执指固不能见月,去指又何能见月。庄子恐人认指为月,不求见月,故作此论。令全书文字,如神龙变化,若有若无。犹释典中之金刚经,能令一代时教飞空绝迹也。达摩西来,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当时利根上智,得其旨趣者,固不乏人。而数百年后,依草附木之流,正眼未开,辄以宗师自命。邪正不分,浅深莫辨。反不若研求教典之为得也。盖书之可贵者,能传先圣之道,至于千百世,令后人一展卷问,笔耕论文,如觐明师,如得益友。若废弃书籍,师心自用,不至逃坑落堑不止也“。这里对文字重要性的强调是针对时弊而发,研习学问企图瘫捷径者当引以为戒。
2 杨文会佛化老庄思想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2.1理论价值杨文会佛化老庄思想的理论价值在于:继承了古代学者对待异质文化的积极态度和方式方法,并融入时代思潮,古为今用大力推广弘扬佛学理论。
佛化老庄思想并非杨文会首创,自佛教传入时起,佛教学者们就致力于使其中国化。例如天台宗创始人智颤的主要理论“三谛圆融”说.正是受到中土玄学老庄本体论的影响。老庄本体论旨在探讨道物关系;道为万物之起源。道即是物,物即是道。但以物而言,“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 ,则万物皆受制于时间、空间、得失、生死。若以道而言,则“万物一齐”,“物无贵贱” ,万物间所有的时空、善恶、得失、生死等现象及差别,是不存在的;而道与万物的关系,又是一体的,道不离物,物不离道。道物的关系,用月来做比喻,月的本体是不变的道。但月的外相作为物却总有盈亏圆缺。“智颤以中土哲学道物的观念来解说般若。以为‘空’、‘有’亦是相对性的东西,仅存在于‘物’而不存在于‘道’。
于是将龙树以‘空’为真谛的看法,而转变为‘空’、‘有’皆是方便说.以为‘空’、‘有’不离的‘中道’观,才是圆融的真谛” 。可见,佛教的中国化过程就是佛教融会传统儒道的过程,这一过程让佛教思想在中国本土大放异彩。填补了异域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理论鸿沟.让佛教思想真正融合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成为丰富和完善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军。
而杨文会对佛法的弘扬,则加入了很强的近代精神理念。杨文会对于净土信仰的理解不同于传统的佛教信仰,比如对自、他二力并用的强调,就体现出一种圆融的时代精神。推崇贤首宗体现出杨文会平等对待佛教各宗的思想,这正是基于他对近代平等精神的理解与尊重。他还强调对唯识学的研究,因为作为一种宗教文化,“依照唯识学,佛法不消极,因其主张菩萨行广修‘五明’,以摄受一切众生(五明中的内明指佛学,因明相当于今逻辑学,声明是音韵学等,工巧明是工艺、历算等技术,医方明指医药医学);佛法也不迷信,因其强调‘理’解,主‘智’信。认为理既未明,信不能深,信尚未坚,而欲使之不迷惑则难” 加。杨文会对近代唯识学的复兴具有开山之功.表明他对近代理性主义思潮的积极回应。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才可以真正理解“近代佛教复兴之父”的含义。
在杨文会的大力倡导和推广下,出现了一大批致力于佛学研究的近代学者,其中有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梁启超、民族主义革命者章炳麟等人,在变法和革命失败后,他们通过研习佛学继续探求救世之道,虽然这些探索并未能够引领中国走向新生,但其在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影响深远。
深受佛学影响的新儒家学者熊十力.在解释庄子“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 一句时指出:“喻变化神速,不可得其端倪”。又说道:“庄子善言变,其书有日:‘运而无所积。’运者运行,无所积者。刹刹皆顿变。无有故物滞积。大化之行,至刚至健。所以故故不留,新新而起,终无穷竭也”。熊十力在此也是以佛解道,并融入时代精神,主张变化才是人间正道,大力推崇社会变革,为其创立新儒家理论奠定基石。
因此,我们今天看待杨文会融合佛道的努力.应该更多地从他对待佛学和传统文化的态度及方式中汲取经验,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如何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并进行理论创新服务。
本文编号:41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4170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