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作者之死”的再审视

发布时间:2017-07-19 18:01

  本文关键词:“作者之死”的再审视


  更多相关文章: 作者 文本 语言 读者 罗兰·巴尔特 “作者之死”


【摘要】:法国思想家罗兰·巴尔特在《作者之死》中宣判了作者的死刑,其思想影响深远,学界就支持还是反驳这个观点争议不断。但是若将《作者之死》与巴尔特其他的作品对比阅读来厘清这个观点涉及到的作者、语言、文本与读者这些核心概念,会发现它的产生、发展轨迹及其中的变化与反复。这与他的思想发展与变化,把玩文字的游戏创作风格有关,也有人类思想发展的必然性。"作者之死"的思想脉络包含着比学界对"作者是否死了"的争议更丰富的理论内涵。将"作者之死"放入他更大的思想框架中和宏观的历史背景下,有助于对此观点的复杂性与丰富性形成更客观、更深刻的认识。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作者 文本 语言 读者 罗兰·巴尔特 “作者之死”
【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10XNJ026)
【分类号】:I06
【正文快照】: 1967年,法国思想家罗兰·巴尔特在美国一家先锋杂志《阿斯彭》(Aspen)上发表了论文《作者之死》。论文篇幅不长,只有大约2 500字,但影响深远,争议不断。在文章中,巴尔特按照自己的逻辑,自古至今追溯了作者的出现、发展与削弱。他援引马拉美、瓦莱里、普鲁斯特及超现实主义等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蒲卫宁;;抵抗的语言与语言的抵抗——罗兰·巴尔特的写作观评述[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2 李槿山;巴尔特死后[J];法国研究;1996年02期

3 于莉;穿越符号的密林──读巴尔特的《神话集》[J];法国研究;1996年02期

4 闻树国;;邂逅巴尔特[J];艺术广角;1997年03期

5 禾刀;;触摸被严格规制的僵硬时代——读罗兰·巴尔特的《中国行日记》[J];生活教育;2012年09期

6 项晓敏;对巴尔特零度写作理论的再读解[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7 陈伟;;罗兰·巴尔特“零度写作”理论述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0期

8 Л·科兹洛夫 ,远婴;理论家及其研究对象[J];当代电影;1989年02期

9 易江;;罗兰、巴尔特的语言哲学[J];法国研究;1990年02期

10 顾建光;巴尔特文学批评理论述评[J];社会科学;1991年1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荆晶;新软件让视频也能“PS”[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卫东;罗兰·巴尔特的文本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金柱;罗兰·巴尔特中性思想探究[D];复旦大学;2012年

2 蔡洞峰;语言乌托邦与人的自由[D];安徽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5641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5641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1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