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本雅明与阿多诺的艺术思想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5 01:19

  本文关键词:本雅明与阿多诺的艺术思想比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本雅明 阿多诺 艺术思想 大众文化 论争


【摘要】:阿多诺是法兰克福学派最杰出的研究者之一,也是该学派著名的“批判理论”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哲学思想与艺术理论对后学们有着重要的指导性意义,因此他也受到国内外学者们的极力推崇。与阿多诺闻达于世相比,本雅明生前略显默默无闻,他在事业上频频受挫,处处掣肘。而作为本雅明唯一的学生阿多诺则给予其始终如一的信任和支持,1955年与本雅明的另一位挚友格尔斯霍姆·朔勒姆共同整理、编撰了《本雅明文集》。自此之后,本雅明在全世界名声大噪,他遗留下来的理论著作被译成不同的语言,在世界范围内流传。近年来,对于本雅明思想理论的研究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其所涉及的研究主题亦是多种多样,著述也颇为丰盛。值得关注的是,在文革后的中国,对于法兰克福学派和此二位学者的理论研究也掀起了学术热潮。学者们以否定性的批判话语为指导,对五四之后出现的大众文化现象进行不遗余力的批判。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政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开启了文化领域的新思维,人们转向寻找更为客观、冷静的肯定性话语,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发现、肯定本雅明的艺术思想,并以此为自己理论的依托。从法兰克福学派的风靡一时,到现如今“本雅明复兴”,学者们把文化研究的理论视角从阿多诺转向本雅明有着深层次的社会历史原因。笔者将通过对本雅明与阿多诺艺术思想研究进行比较,旨在分析他们的美学艺术理论对我们当下文艺理论问题研究的思想启迪。本文首先从本雅明和阿多诺的哲学思想入手,以二者同属的法兰克福学派为切入点,进而分别对他们的哲学观做介绍和分析;其次从本雅明和阿多诺相识、相知、相悖的学术交流过程开始论述二者三次著名论争,并针对论争中最为尖锐的问题进行详细地表述;再次从本雅明和阿多诺对待艺术发展的不同立场和态度入手,介绍二者对传统艺术衰落、大众文化艺术兴盛所形成的美学理论,并阐释他们艺术发展的预测和期待的不同想法;最后,从本雅明和阿多诺不同的大众文化批判观点入手,阐释他们对于资本主义社会文化异化的不同看法和救赎路径的选择。通过对本雅明与阿多诺哲学理论的梳理,我们不难发现二者的哲学思想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使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艺术理论呈现出不可调和的思想交锋。亦师亦友的亲密关系,使得二者在理论上存有对方思想的痕迹,而其理论的交锋与碰撞,更是促进了各自的艺术理论的新发展。他们构建出自己心中独特的理想世界,对于现代艺术的未来发展也做出了相应的预测。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机械复制时代已然来临,对于广大民众而言,艺术不再是局限于精英群体的奢侈品而成为普罗大众的精神食粮。本雅明对大众文化的到来抱有巨大的期待,希冀以救赎的方式进行现实的革命实践,他更多地看到了社会大众的潜在力量,据此来推动艺术文化的发展,而后者则是强烈反对大众文化的理论观点,对其到来嗤之以鼻,强有力地批判了机械复制时代所带来的原作“光韵”消逝的严重弊端,希望艺术回到传统的象牙塔继续受人崇敬。本雅明和阿多诺在追求各自审美乌托邦实现的过程之中表现出了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态度是让人钦佩的。但是不能忽视的是,这种极端偏激的做法使本雅明的艺术政治化主张使艺术最终难逃被政治钳制的命运。阿多诺主张艺术保持批判否定性的功能最终使艺术“孤芳自赏”、“固步自封”,成为了“井底之蛙”,艺术和社会的脱节使其无法再适应时代的潮流,失掉了自身发展中最重要的一环,无法被大众所接受。对于“本阿之争”,我们不能轻率的指出孰对孰错,而是需要站在时代的角度,采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来思考,在批判地继承二者理论思想和与我国大众文化批判相结合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关键词】:本雅明 阿多诺 艺术思想 大众文化 论争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0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绪论10-15
  • 0.1 国内外研究概况10-12
  • 0.2 研究目的与意义12-13
  • 0.3 研究方法13-14
  • 0.4 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14-15
  • 1 本雅明与阿多诺的批判理论形成15-21
  • 1.1 法兰克福学派与批评理论15-17
  • 1.2 本雅明的马克思主义之路17-18
  • 1.3 阿多诺的否定辩证法18-21
  • 2 本雅明与阿多诺的思想交流与论争21-30
  • 2.1 两位思想家的相识相交21-22
  • 2.2 第一阶段论争:关于“拱廊街计划”的不同设计理念22-24
  • 2.3 第二阶段论争:关于“光韵消逝”的不同情感态度24-27
  • 2.4 第三阶段论争:关于“抒情诗人”的魔法实证主义27-30
  • 3 本雅明与阿多诺的艺术理论比较30-37
  • 3.1 救赎美学:光韵消散时代的艺术探寻30-32
  • 3.2 否定美学:反对同一性的现代艺术观念32-33
  • 3.3 难以预测的现代艺术命运33-35
  • 3.4 不同想象的审美乌托邦35-37
  • 4 本雅明与阿多诺的文化理论比较37-45
  • 4.1 本雅明:机械复制与艺术大众化37-39
  • 4.2 阿多诺:文化工业与商品拜物教39-41
  • 4.3 两种视角:精英与大众的分野41-42
  • 4.4 二律背反:充满悖论的文化矛盾42-45
  • 结束语45-46
  • 参考文献46-48
  • 致谢48-4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49-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大康;张书端;;作为艺术生产力的技术——本雅明论艺术与技术[J];社会科学;2008年10期

2 张典;;本雅明的救赎历史观[J];襄樊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3 倪钢;;论W·本雅明的技术语境[J];浙江学刊;2010年05期

4 关飞;;《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本雅明论艺术》[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0年05期

5 徐勇;王冰冰;;现代救赎与大众想象——论本雅明眼中的“大众”及其如何成为可能[J];文艺理论研究;2011年02期

6 段祥贵;;话语冒险:本雅明“解构”文艺思想论[J];小说评论;2012年S2期

7 王志耕;韵味的悬搁:从崇拜走向展示──谈本雅明的"机械复制"理论[J];河北学刊;1999年03期

8 马国明;;本雅明的《商场研究计划》[J];书城;2000年09期

9 郑乐平;;本雅明:一个精神“浪子”[J];书城;2000年09期

10 赵勇;在辩证法问题的背后——试论“阿多诺—本雅明之争”的哲学分歧[J];外国文学评论;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吴加才;;本雅明理论的怀旧主题及其当下意义[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黄凤祝;;救世理念与历史唯物主义[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3 尹树广;;本雅明的历史政治哲学(草稿)[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孙斌;张艳芬;;从叙述的没落到电影的兴起:对本雅明美学思想的一个考察[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11)[C];2013年

5 陈祥勤;;神性语言、柏拉图理念和历史的弥赛亚救赎——本雅明的历史哲学的神性基础[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8)[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展;本雅明的天使[N];中华读书报;2014年

2 无痕;多面的本雅明[N];北京日报;2001年

3 河西;梦幻童年:本雅明的思想札记[N];文汇报;2003年

4 谭小歌;抗拒机械[N];光明日报;2009年

5 赵武平;“波西米亚人”本雅明的幻灭[N];中华读书报;2001年

6 刘建茂;无奈中的智慧与创造[N];河南日报;2004年

7 张亮(南京大学哲学系);命运的关联[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8 陈鸿;他在莫斯科流露天真[N];中华读书报;2002年

9 杨栗(书评人);“摄影”的野心[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10 孙斌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拉得更近与看得更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文杰;艺术“裂变”时代的美学[D];复旦大学;2009年

2 刘志;思与诗的张力[D];浙江大学;2005年

3 孙善春;神学还是马克思主义?[D];浙江大学;2007年

4 纪逗;论本雅明的历史和时间意识[D];黑龙江大学;2011年

5 高乾;本雅明寓言式翻译思想[D];南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225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6225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6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