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坠落之愕》翻译实践报告
本文关键词:小说《坠落之愕》翻译实践报告
更多相关文章: 《坠落之愕》 忠实 反译法 难解标题 译无止境
【摘要】:2014年7月,本人有幸成为了小说《坠落之愕》(The Shock of the Fall)的译者,独立负责全书的翻译工作。该篇小说讲述了英国布里斯托尔城的男孩马修·赫姆斯从五岁到二十岁的生命历程,描述了他在哥哥死后一步步坠入精神分裂的全过程。本篇翻译实践报告以《坠落之愕》的前六节内容作为讨论和分析对象,主要包括四大部分:任务描述、过程描述、案例分析和实践总结。第一章首先说明了此次翻译任务的来源,然后概述了小说的文本内容和写作特点。第二章回顾了准备过程和翻译过程。第三章的案例分析是本篇实践报告的核心部分。首先,笔者以林语堂提出的“忠实”、“通顺”、“美”的翻译原则为指导,分别对应翻译过程中使用的三种翻译技巧——“遣词用字”、“反译法”、“使用四字格”——进行了译文分析;然后,笔者列举了翻译中遇到的难题——人名称呼、难解标题和外来词语,并分别提出了应对策略——参考译著、定位分析和加注详解;最后,笔者归纳了自己在校对阶段发现的问题。最后一章为实践总结,包括三点心得体会——准备的重要性、翻译辅助软件的使用以及译无止境但有道可循。
【关键词】:《坠落之愕》 忠实 反译法 难解标题 译无止境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中文部分5-26
- 摘要5-6
- 英文摘要6-9
- 第1章 任务描述9-10
- 1.1 项目简介9
- 1.2 原文文本概述9-10
- 第2章 过程描述10-13
- 2.1 译前准备10-11
- 2.1.1 阅读平行文本10
- 2.1.2 准备翻译工具10-11
- 2.2 翻译过程11-13
- 第3章 案例分析13-24
- 3.1 翻译原则13-14
- 3.2 译文分析14-20
- 3.2.1 遣词用字,保持风格14-16
- 3.2.2 妙施反译,顺畅自然16-17
- 3.2.3 巧用“四字格”,增添文采17-20
- 3.3 遇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20-22
- 3.3.1 人名称呼,,参考译著20-21
- 3.3.2 难解标题,定位分析21
- 3.3.3 外来词语,加注详解21-22
- 3.4 校对阶段的问题归纳22-24
- 第4章 实践总结24-26
- 英文部分26-47
- Chapter I Task Description26-28
- 1.1 Task Introduction26
- 1.2 General Information of the Source Text26-28
- Chapter II Translation Process28-31
- 2.1 Preparation Before Translating28-29
- 2.1.1 Parallel Text Reading28-29
- 2.1.2 Translation Tools Preparation29
- 2.2 Translation Periods29-31
- Chapter III Case Analysis31-45
- 3.1 Translation Principles31-32
- 3.2 Analysis of the Target text32-39
- 3.2.1 Choosing Proper Words to be Faithful32-35
- 3.2.2 Adopting Negation to be Smooth35-37
- 3.2.3 Using Four-character structure to be literary37-39
- 3.3 Problems and Solutions39-42
- 3.3.1 Referring to Published Translation for Form of Address39-40
- 3.3.2 Analyzing in the Source Text for Difficult Headlines40-41
- 3.3.3 Making Notes for Borrowed Words41-42
- 3.4 Mistakes in proofreading42-45
- Chapter IV Summary45-47
- 参考文献47-48
- 附录 1(原文)48-73
- 附录 2(译文)73-94
- Acknowledgements94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永生;描写与交际——我国现代翻译理论研究的两大主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2 李志英;异化、归化的理据与层面[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3 马亚娜;;翻译中归化与异化在句法上的体现[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王安原;吉哲民;;对译者角色——“隐身”的分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5 何慧娟;;格式塔意象图式原理在翻译中的应用[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周茹薪;论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陈宏斌;;文化翻译的策略——《儒林外史》英译本个案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张德让;;清代的翻译会通思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朱军;;论茅盾翻译的政治维度[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10 毛春华;;文本功能对翻译策略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珑;;网格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以林语堂编译《虬髯客传》为例[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杨士焯;;论译者的写作能力培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3 李明栋;;从一首古诗的翻译看功能翻译理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4 高永欣;;翻译理论与译者的角色[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5 林莉莉;;英汉翻译写作观[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黄玮;;文化生态平衡与适度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冯学琪;;译者情感对文学翻译的影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张美平;;京师同文馆与晚清翻译事业[A];第十四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9 ;回译中的问题——以《喜福会》程乃珊译本为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姜筠;;从接受美学角度论读者在文学翻译中的地位——以《尤利西斯》译本为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云才;文本意义的诠释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王艳红;美国黑人英语汉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薄振杰;中国高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肖曼琼;翻译家卞之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晓雪;论翻译中的说服因素:理论溯源与实例分析[D];复旦大学;2010年
10 武春野;“北京官话”与书面语的近代转变[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巧蕊;唐诗英译翻译批评现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平;论重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韩雨苇;东坡词英译赏析—审美移情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朱姗姗;形神兼备[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刘菲菲;论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的审美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孙瑞;朱生豪翻译风格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李曼;林语堂翻译思想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陆子晋;论文学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黄艳萍;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与实践在中国语境下的新发展[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张琦;从顺应论浅析专有名词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512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651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