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叶适学术思想及其文学创作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4-08-13 17:39

绪论

论文即拟从叶适的文学成就出发,重点探讨其文学与学术思想之间的关系。叶适,字正则,中年定居永嘉城南之水心村,故后学多称其为水心先生,南宋著名的学者和文学家,在中国文学史与思想史上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作为南宋永嘉学派的重要人物,其学术思想受到学界关注颇多,而他的文学业绩则有待深入研究。事实上,叶适被后人称为“文章雄赡,才气奔逸,南渡卓然一大家,文学方面着实有很大的研究空间与研究价值。而且,随着理学学派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学派对学术思想关注的逐渐深入,南宋文学与学术思想之间的关系也渐趋紧密。研究叶适这样一位具有文学家与思想家双重身份的士人,探讨其学术思想与文学之间关系,亦可以由点及面,呈现南宋文学与学术究竟构成怎样的关联。关于叶适的学术思想的研究成果,还是具有一定数量的。首先是对永嘉学派的整体研究,对永嘉学派比较系统的研究,自晚清就 始了。当时在西学的冲击下,程朱理学摇摇欲坠,永嘉学派的发祥地温州地区的学者认为中国文化要自救,应当引入永嘉学,会通汉宋。如晚清朴学大师孙诒让在《〈艮斋浪语集〉后叙》中就说:“乾嘉以来,巨儒辈出,而性理经术,各守其家法,不相假借,汉宋之间,益断断如也。某曩在京师,与方闻之士论当时门户之弊,常以为欲综汉宋之长而通其区畛者,莫如以永嘉之学。尝欲集乡先哲遗文,广为传播,以昌厥绪,而未逮也。” 
.........

这一时期的永嘉学派研究,主要集中在文献整理方面,在孙衣言、孙诒让父子的倡导下,温州籍士大夫陆续整理出了《永嘉丛书》、《敬乡楼丛书》,而这一时期对永嘉学派的研究,主要突出了其对经世之学以及制度之学的重视上,因此往往将其与程朱理学对立起来,如宋恕所说:“宋室南渡,学始盛。陈、叶诸子,心期王佐,纯于永康,实于新安。闽党横行,百家畔降,而瓶学亦绝矣。”宋恕总结出的永嘉之学“纯于永康,实于新安”的特点,也奠定了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对于永嘉之学的研究基调。建国后,研究者利用唯物/唯心的二元对立模式来解释永嘉学派与理学之间的区别,使得永嘉之学与理学之间鸿沟进一步扩大。侯外庐主编的《中国思想通史》认为其就事功剖析义理,乃旧唯物主义者的观点,在南宋作为“异端学派”与朱、陆之学鼎足而三。周梦江则认为南宋永嘉学派注重事功与史学研究,与理学“处于对立地位”。不过,随着研究的深入,另一个疑问也逐渐被提出,即:永嘉学派是否真的是理学的对立面)二者处在同一历史环境中,是否具有统一性?何炳松《浙东学派溯源》一书将浙东各学派的源头都统一为二程之学,已经暗示了永嘉学派与理学的源头是相同的。
..........

第一章叶适学术思想辨析

第一节叶适与理学之关系
叶适作为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正统理学不尽相同,因此在思想史上往往被当作一个“反理学”的存在。但是,在关于叶适的个案研究中也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即使他的学术思想在义理上与理学有很大差距,但在他的文集中却少见对理学人士的抨击,尤其;对当时理学的领军人物朱熹,黄震《黄氏日抄》云:“公于义理独不满于陆,而不及朱,似于朱无忤者。”虽然此话出于理学后学之口,有为理学张目之嫌,但叶适“不满不及于朱”这一点却是诚心之论。甚至他还高度赞扬这些理学人士的功绩,在他们受到批评的时候,还挺身为他们作辩护。这一问题,以往学者见之,或视此为非思想性的问题而加以回避;或简单地用思想前后期不一致的观点强为解释,都并不能如人意。能够差几近之的,是何俊与余英时两位先生的观点,何俊在《南宋儒学建构》一书中,用感情与认识两个维度作出解释,即叶适与理学家都是有志于儒家精神之人,在感情上与之相亲,但在儒学的认识上却有所不同。"而余英时先生则考虑到了南宋知识分子在政治上“从权”的一面,从政治与“义理”两个维度考虑,他认为“理学家在`义理'问题上尽管持论极严,但在政治问题上却有其`从权'的一面。”
.........
 

第二节叶适的学术渊源与学术思想

那么,叶适破除了从“思孟学派——理学学派”偏重自身修养的理论体系后,又如何建立起自己的理论体系?首先,无论是“以道致学”还是“学以致道”,叶适与理学学派有一大前提是相同的,即对万事万物有一定之“道”的认同,这要归功于二程建立起一套“理一”的思维模式后,对后来尤其是南宋思想界思维模式的整体影响。不得不“承认,由于二程广收门徒,在南宋思想流派中,很难找出一支没有理学渊源的派别。永嘉学派也不例外,根据叶适自己的回顾,永嘉学派的源头来自周行己和郑伯熊,周行己在元丰时期放弃当时作为进身科举之学的新学投入吕大临门下,转而亲灸伊川。而郑伯熊亦于秦桧执政时期,在闽中刻书传播理学(众所周知,理学在秦桧执政时期为禁学)。可见二人所拥护的正是理学。而叶适也在《温州新修学记》中十分自豪地承认周郑二人对理学的继承以及对永嘉学派的影响(“故永嘉之学必親省物欲者,周作于前而郑承于后也”)。而叶适对“理一”的认同也从一些议论之间流露出来,如《进卷》:道不可见,而在唐、虞、三代之世者,上之治谓之皇极,下之教谓之大学,行之天下谓之中庸,此道之合而可名者也。其散在事物,而无不合于此,缘其名以考其实,即其事以达其义,包有一不当哉!

.........

第二章叶适诗歌与学术思想的关系..........16
第一节“有正无变”说与诗歌创作..........16
第二节“以物立义”的诗学观..........21
第三节叶适诗歌艺术风格论..........25
第三章叶适散文与学术思想的关系..........29
第一节叶适对苏轼论说文的承袭与变异..........29
第二节“寻常小文,强推大义” ..........37
第三节叶适对韩欧碑志文的继承与新变..........43

第三章叶适散文与学术思想的关系

第一节叶适对苏拭论说文的承袭与变异
关于宋代散文的研究,以往学界较多地致力于北宋这样一个大家辈出的时代,而对于南宋关注甚少。虽然南宋从个人方面来说未有出现像欧苏曾王这样创作水平极高并且对后世影响极大的人物,但南宋散文的总体数量以及整体成就并不输于北宋,实际上还是有很大空间的。正如王琦珍在《南宋散文评论中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所说:“清人庄仲方辑《南宋文苑》所列作家;百九十余人,采辑书目二百六十余种,这便足见南宋散文远非一些人所认为的那样沉寂与萧条。”而叶适正是南宋散文创作的一个翅楚,后世对其散文评价颇高,如《四库总目提要》云:“适文章雄赡,才气奔逸,在南渡卓然为一大家”而今人杨庆存也称其为:“南宋陵跨一代的散文大家。” 因此,研究叶适的散文创作对于南宋文学史来说是很有意义的,下文就将通过叶适散文与北宋一些散文大家的对比来勾勒出叶适散文的概貌,并探讨其文章与学术思想的关系。叶适的散文创作各体兼备,正如朱迎平《宋文论稿》中所说:“像叶适这样在多种文体的创作上同时取得突出成绩者,在南宋文坛也颇为少见”“,因此,其如奏议、割子、策论一类论说体裁的文章在其散文中也占有一定的比重,而且成就很高,尤其是他的政论文,根据黎谅的《刻水心文集践》,叶适原有《策场标准集》传世,可见士子已将其试策文奉为科场圭臬。
...........

第四章水心之学的衰落
上文似乎在陈述叶适门人为学涉及之广泛,但这也恰恰透露出了另一方面消极的信息:即叶适门人大多得其一偏,甚至旁出他学:刘克庄《挽水心先生》诗云:所学如山海,吁嗟不一施。未闻访箕子,但见诔宣尼。空郡来陪哭,无人敢撰碑。纷纷门弟子,若个解称师。认为叶适声名虽然显赫,但门人凋落,并无人能真正了解其人其学,继承衣钵。这样的观点似与事实不符,叶适门人,光从《宋元学案表》中统计,已经有三十五人,而周梦江在《叶适与永嘉学派》一书中有《叶适门人考略》一章,则又考出许多《学案》未收之人。其门人数量则不可说不多。那么,刘克庄因何要发出“纷纷门弟子,若个解称师”的感叹呢?《宋元学案水心学案》全祖望按语云:水心之门,有为性命之学者,有为经制之学者,有为文字之学者,先生(王大受)欲以事功见其门庭,盖又别为一家。惜乎!未竟其用也。他们有一些转投朱学,为“性命之学”,如陈埴、蒋叔舆,以及他的再传弟子车若水等;一些则专以文名盛,如陈耆卿,吴子良(此二人虽是叶适重要弟子,但据王宇的说法,他们的学术思想并没有坚持叶适的套路等,为"文字之学”;而那些想传其事功之学的弟子,如上文提到的王大受,则“未竟其用”,名声不显。故刘克庄之语,也并非虚言。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83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83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2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