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作为方法的“中国抒情传统”:语境、方法及文化认同

发布时间:2017-09-12 12:03

  本文关键词:作为方法的“中国抒情传统”:语境、方法及文化认同


  更多相关文章: 抒情传统 批评方法 文化认同


【摘要】:"中国抒情传统"在台湾地区的出现受到了传统与外来两方面的影响,在中文系与外文系为核心的两大研究阵营对垒中发展和壮大,其中以高友工、王德威等人最具代表性,他们以"中国抒情传统"作为方法,对中国文学展开了较为新颖的阐释。"中国抒情传统"不仅作为方法,实乃海外华人文化身份认同的一个重要表征。
【作者单位】: 华侨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抒情传统 批评方法 文化认同
【基金】:华侨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费项目(14SKBS301)
【分类号】:I01
【正文快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冯庆;;“有情”的启蒙——“抒情传统”论的意图[J];文艺研究;2014年08期

2 沈一帆;;台湾中国抒情传统研究述评[J];华文文学;2011年01期

3 龚鹏程;;不存在的中国文学抒情传统[J];延河;2010年08期

4 周宪;;文学与认同[J];文学评论;2006年06期

5 张节末;;中国美学史研究的新途之一——海外华人学者对中国美学抒情传统的研寻[J];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文健;;作为方法的“中国抒情传统”:语境、方法及文化认同[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4期

2 毛加兴;;新媒介语境中的亚文化研究及其范式转向[J];安徽工程大学学报;2016年03期

3 孙伟;;启蒙、革命和抒情的循环圈——以蒋光慈“革命加恋爱”小说为例[J];文学评论;2016年02期

4 郑依晴;;海外中国抒情传统研究二十年[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6年01期

5 刘雅琳;;抒情中的人道主义——马华佛教散文中汉译、汉传佛典的再呈现[J];华文文学;2016年01期

6 谢丽君;;“他者”的寻根之旅——论《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中昌盖兹的身份认同[J];中外企业家;2016年05期

7 史芸芸;;民族想象与文学认同[J];中外文化与文论;2015年04期

8 李晓静;;写貌物情 抒发人思—论中国古代画论中的抒情传统[J];美术大观;2015年12期

9 罗如春;;论现代性语境下的抒情——以本雅明为核心[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10 王小英;;网络小说叙事认同的一般模式及其问题[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黎明;;艺术自律:一个现代性概念的理论旅行[J];文艺研究;2013年09期

2 龚鹏程;;成体系的戏论:论高友工的抒情传统[J];美育学刊;2013年04期

3 龚鹏程;;不存在的传统:论陈世骧的抒情传统[J];美育学刊;2013年03期

4 李杨;;“抒情”如何“现代”,“现代”怎样“中国”——“中国抒情现代性”命题谈片[J];天津社会科学;2013年01期

5 徐承;;论闻一多对海外华人“中国抒情传统学派”的沾溉[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6 王德威;;现代中国文学理念的多重缘起[J];长江学术;2012年04期

7 牛宏宝;;音乐在现代美学“语言转向”中的作用[J];文艺研究;2012年03期

8 汤拥华;;“抒情传统说”应该缓行——由王德威《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在北大的八堂课》引发的思考[J];文艺研究;2011年11期

9 沈一帆;;台湾中国抒情传统研究述评[J];华文文学;2011年01期

10 陈国球;;“抒情传统论”以前——陈世骧与中国现代文学及政治[J];现代中文学刊;2009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铭有;以数字命名批评方法不科学[J];运城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胡建次;;唐以前文论对批评方法的运用[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童庆生;文学观念与批评方法[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4 ;不同批评方法的多元互补[J];文艺理论研究;1987年06期

5 晓涛;浅谈高校辅导员班主任的批评方法[J];南都学坛;1992年04期

6 布伦特·哈罗德,夏政;论本体的社会学批评方法[J];当代文坛;1996年01期

7 温潘亚;疏理与整合──谈文学史的社会批评方法[J];盐城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8 董运庭;;论文艺批评方法的运作机制[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9 董运庭;论文艺批评方法的运作机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10 周春宇;观念的对话:关于批评方法的思考[J];文艺评论;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代迅;;我国大众文化中的女性形象外观论析[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新媒体文学委员会副研究员 知名青年网络文学评论家 吴长青;网络文学的批评方法[N];深圳特区报;2014年

2 吕乐平;关于电视剧批评方法的两点思考[N];文艺报;2004年

3 沈建国;倡导正确的批评方法[N];江苏经济报;2008年

4 北京电视台特约心理专家 王建一;批评中的心理学[N];健康时报;2009年

5 江流;“批评”三说[N];盘锦日报;2008年

6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高玉秋;作家与作品关系再审视[N];光明日报;2011年

7 贾东超 尹业龙;批评不宜“零存整取”[N];战士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方祥勇;中国古代象喻批评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王娟;从钟嵘《诗品》论象喻批评方法的形成和发展[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370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8370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2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