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中地名英译及文化传播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5 08:09
本文关键词:《骆驼祥子》中地名英译及文化传播研究
【摘要】:自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以来,文化翻译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焦点。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不断深入,中国文化经典翻译越来越受到关注。因此,研究翻译及文化传播变得尤为重要。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选取《骆驼祥子》中北京地名英译及其文化传播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老舍的小说中北京地名翻译及其对文化传播的影响。地名是专有名词的一大部分,由专名和通名组成,包括指称意义和词源意义。作者通过反复查阅文献和书籍,找出所有地名添加标注进行整理,最后形成文本和表格形式,在《骆驼祥子》中共搜得109个北京地名,总共出现283次。本文的理论框架综合了刘宓庆和Peter Newmark的相关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国内学者刘宓庆系统地提出了文化翻译理论,推动了我国翻译研究达到新的理论高度。其文化翻译理论中的文化表现论主要有三个原则,分别是适应性、科学性及审美性。这三个原则对于翻译实践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Peter Newmark概括总结了专有名字的十二种翻译方法,即改写、直译、文化对等、翻译匹对、归化和删减等。结合刘宓庆的文化表现论三原则及Peter Newmark关于专有名词的翻译方法模型,形成了适用于本研究的复合理论模型,即以翻译方法模型作为地名翻译分类的基础框架,以文化表现三原则作为指导和评价翻译实践的基础框架。依据该理论模型,结合《骆驼祥子》的四个英文译本,研究发现:(1)四种英文译本中的地名翻译分别采用了改写、直译、借代、文化对等、翻译匹对、归化和删减等七种翻译方法,没有出现Peter Newmark所概括的其他五种方法,究其原因主要表现为:①本文研究对象来自于文学作品,不适用于针对行政机构名称的公认的翻译方法、首字母缩略词及翻译标注法;②汉语地名的形式及意义要求地名翻译表达清楚准确,因此同样不适用于翻译三联体及隐喻法。(2)采用改写、直译、文化对等和翻译匹对等方法的地名翻译在译本中体现了文化表现的适应性、科学性及审美性,而采用借代、归化和删减等翻译方法的地名翻译在译本中主要体现了文化表现的适应性和科学性;(3)地名翻译方法的选择和其所承载的文化的传播具有密切的关系。只有顺应文化发展,有效传达文化信息,译本中的北京地名翻译才能准确有效地传达地名文化。本研究选取《骆驼祥子》中的地名翻译为研究对象,增添了文化翻译的新视角,拓宽了经典文学作品翻译的研究领域,有助于汉语地名翻译研究及地域文化传播。
【关键词】:骆驼祥子 地名翻译 文化传播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046;H315.9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4-5
- 摘要5-7
- ABSTRACT7-13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3-23
- 1.1 Research Background13-14
- 1.2 Research Questions14-15
- 1.3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15-16
- 1.3.1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15
- 1.3.2 Practical Significance15-16
- 1.4 Date Selection16-21
- 1.4.1 Four English Versions of Luotuo Xiangzi16-20
- 1.4.2 Geographical Terms in the Four English Versions20-21
- 1.5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21-23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23-33
- 2.1 Previous Studies on Translation of Proper Names23-27
- 2.1.1 Studies on Translation of Proper Names in China23-25
- 2.1.2 Studies on Translation of Proper Names Abroad25-27
- 2.2 Previous Studies on Cultural Translation27-31
- 2.2.1 Studies on Cultural Translation in China27-29
- 2.2.2 Studies on Cultural Translation abroad29-31
- 2.3 Limitations and Breakthroughs of the Previous Research31-33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33-45
- 3.1 Translation Procedures: Peter Newmark‘ s Model33-35
- 3.2 Three Principles of Cultural Expression Theory: Liu Mingqing‘s Model35-43
- 3.2.1 Principle of Cultural Compatibility36-39
- 3.2.2 Scientific Principle39-42
- 3.2.3 Aesthetic Principle42-43
- 3.3 An Integrated Theoretical Model of Liu Mingqing‘s and Peter Newmark‘s Theories43-45
- Chapter Four CULTURAL DISSEMINTRANSLATION OF GEOGRAPHICAL TERMSIN ENGLISH VERSIONS OF LUOTUO XIANGZI45-65
- 4.1 Translation Procedures in Complete Conformity with Principles of Cultural Expression Theory45-58
- 4.1.1 Transcription45-49
- 4.1.2 Literal Translation49-52
- 4.1.3 Cultural Equivalent52-55
- 4.1.4 Translation Couplets55-58
- 4.2 Translation Procedures in Partial Conformity with Principles of Cultural Expression Theory58-65
- 4.2.1 Through-Translation58-60
- 4.2.2 Deletion60-62
- 4.2.3 Naturalization62-65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65-69
- 5.1 Major Findings65-66
- 5.2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66-67
- 5.3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y67-69
- REFERENCES69-73
-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7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校琴;;中国地名英译拼音化之文化反思[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赵巍;;中国传统译论中的“意识形态”——从“名从主人,物从中国”谈起[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康志洪;人、地名翻译——跨语种的重新命名[J];中国科技翻译;2000年04期
4 周邦友;人名冠名术语的形式及回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5年03期
5 毛华奋;名物不同 传实不易——谈中国特有事物名称和概念的汉译英[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3年04期
6 葛校琴;季正明;;地名英译何去何从?[J];上海翻译;2006年03期
7 高永伟;;名不经“传” 译有止境——谈英汉词典中的译名改进问题[J];上海翻译;2010年01期
8 乌永志;;地名标志译写亟待国家规范[J];上海翻译;2012年02期
9 穆雷;锐意创新 立志开拓——评介刘宓庆著《现代翻译理论》[J];上海科技翻译;1992年01期
10 杨清波;杨银玲;;专有名词的汉译与译者的素养[J];上海翻译;2012年04期
,本文编号:8553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855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