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美学的节奏观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5 08:07
本文关键词:中国古典美学的节奏观研究
【摘要】:节奏,是生命律动最鲜活的表现形式。在中国古典艺术中,节奏是艺术作品生命气韵的来源与情感力量的彰显。古代文人在丰富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多样的节奏表现,自觉或不自觉地塑成了独特的节奏观念。古典美学的节奏观从根源上解释了古代中国人与天地自然之间的亲近感,决定了古典艺术对抒情性、流动性、动态性的表达方式的追求,揭示了古代文人逍遥游走的生命体验节奏。论文尝试立足于中国古典艺术的创作实践与古典美学的具体论述,从节奏观念的起源与分化,古典艺术的节奏形式表现,古典美学的节奏境界追求这三个层面,对中国古典美学的节奏观进行阐发与概括,初步探讨中国古典美学节奏观潜在的理论体系。论文的第一章从“气”这一范畴出发探寻中国古代节奏观念的起源。本文认为,古代节奏观念包括自然节奏观、人文节奏观、艺术节奏观三个层面,它们的产生都与“气”这一范畴密切相关。自然节奏观重“序”,源自对自然万象的探索,其崇尚对天地万物变化之序的知晓与顺应;人文节奏观尚“和”,源自对人之心性气质的锻炼,其明确了个人修养的方向与社会运行的秩序,而儒、道两家呈现出不同的生命态度与处事方式;艺术节奏观重“韵”,源自对生命气韵与情感力量的展现,其在表现形式上决定了古典艺术流动、蕴藉的美感,在整体意境上决定了其对勃勃生机的审美追求。论文的第二章从“势”这一范畴着眼阐发中国古典艺术的节奏形式表现。“势”的第一个层面指向节奏体势,“体势”主要表现于古典艺术不同的形式体裁。其中,书法艺术作为空间艺术的代表,其笔墨走势取法于万物动静之节奏,不同的字体则拥有各自的节奏特质,总体上形成了“体”—“象”—“势”的节奏美感生成机制,于空间的线条布置中产生了时间的节奏韵味美。诗歌艺术作为时间艺术的代表,在声音、文采、法度的节奏形式上别具匠心,抑扬起伏的声韵变化、繁简虚实的文采交错、疏密骈散的法度安排等丰富的节奏形式表现,使诗歌艺术生成一片氤氲气象。“势”的第二个层面指向节奏态势,“态势”主要表现为艺术文本内部诸对立元素——动与静、虚与实、收与放的辩证互动。动静相融、虚实相生、收放相替的节奏态势充实了艺术文本的节奏韵味,而在对节奏美感的整体追求中,中国古典艺术又形成了“尚静”、“崇虚”、“主放”的节奏观念。论文的第三章从“游”这一范畴切入讨论中国古典美学的节奏境界追求。节奏境界生成于古代艺术家在审美活动中对自由的生命节奏的向往。而“游”的活动方式最契合古代文人的精神气质,在审美观照、艺术创造、生命体验这三个审美活动层面中,可见出古代艺术家对节奏境界的不断追求。面对自然万象,中国古代艺术家以游动飘瞥的目光融自身于天地,形成了一俯一仰的观照节奏与闲逸和静的心态节奏;面对艺术作品,他们陶醉游走于其中,达到了与作者心性节奏相契的知音状态;面对艺术创作,他们由“通”入“融”,神与物游,达到游刃有余、一气贯注的节奏境界。而这一切,都根源于他们逍遥自适、放浪不羁的生命体验节奏。中国古典美学的节奏观在“气”、“势”、“游”这三个范畴的审美展开中得以呈现,散见于古人的诸类著作当中。这一节奏观念深深影响了古代艺术家的生活与创作,于思维逻辑层面,他们持有辩证圆融的体物方式;于艺术创造层面,他们追求流动自如的节奏美感;于精神气质层面,他们依循潇洒自适的生命节奏。对古典美学节奏观的考察,引领我们走向中国古典艺术的精神深处。
【关键词】:中国 古典美学 节奏 节奏观 气 势 游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01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2
- 绪论12-18
- 一. 选题缘由12
- 二. 研究现状分析12-15
- 三. 论文构思15-18
- 第一章 生于气——中国古代节奏观念的起源18-35
- 第一节 自然节奏观念——“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18-23
- —. 自然节奏观念之发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19-21
- 二. 自然节奏观念之旨归——“变通莫大乎四时”21-23
- 第二节 人文节奏观念——“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23-27
- 一. 儒家之礼法节奏观念——“凡治气养心之术,莫径由礼”23-25
- 二. 道家之生命节奏观念——“与造物者为人,而游乎天地之一气”25-27
- 第三节 艺术节奏观念——“生气远出,不着死灰”27-35
- 一. 艺术节奏观念之本源——“气韵生动”29-31
- 二. 艺术节奏观念之流变——“为体屡迁”31-35
- 第二章 显于势——中国古典艺术之节奏形式表现35-57
- 第一节 节奏形式的外在表现——生于体势35-48
- 一. 书之体势——“字之体势,一笔而成”36-41
- 二. 诗之体势——“气象氤氲,由深于体势”41-48
- 第二节 节奏形式的内在构成——成于态势48-57
- 一. 动静之势——“静故了群动”49-51
- 二. 虚实之势——“借虚以见实”51-53
- 三. 收放之势——“一收复一放”53-57
- 第三章 融于游——中国古典美学之节奏境界追求57-71
- 第一节 审美观照之节奏境界——“俯仰自得,游心太玄”58-61
- 一. 观于物——“仰观俯察,游目骋怀”58-60
- 二. 观于艺——“澄怀观道,卧以游之”60-61
- 第二节 艺术创造之节奏境界——“体尽无穷,而游无朕”61-66
- —. 审美运思的节奏境界——“神与物游”62-63
- 二. 艺术表现的节奏境界——“游刃有余”63-66
- 第三节 生命体验之节奏境界——“逍遥游”66-71
- 一. 逍遥游的生命节奏——“优哉游哉,爰居爰处”66-68
- 二. 逍遥游的生命姿态——“优游谢康乐,放浪陶彭泽”68-71
- 结语71-72
- 参考文献72-76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76-77
- 致谢77
【参考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昱;“游”:魏晋山水审美内涵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2 苏状;“闲”与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人生[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生岩岩;中国古典审美活动“游”范畴通论[D];山东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552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855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