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隐含读者视域下的小说写作

发布时间:2017-10-08 23:06

  本文关键词:隐含读者视域下的小说写作


  更多相关文章: 隐含读者 对话 阅读期待 生产与消费


【摘要】:过去,人们习惯于从作者的角度来研究小说写作,从写作是一种主体性活动而言,这当然是正确和必要的。但是,小说写作从来就不是自言自语,而是在拥有一个设定对象的情况下的进行的活动,而这个设定对象就是由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伊瑟尔提出的“隐含读者”。按照伊瑟尔的观点,隐含读者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它必然对小说写作产生影响,所以,分析这种影响,将有助于更深、更全面地理解小说写作。那么,将小说构思、写作和定稿的全过程置于读者视域下作一番研究,就是很有必要的了。目前,关于这方面的论述还不多。本篇论文意欲就此问题作一个初步的尝试。第一章界定隐含读者。隐含读者是接受美学代表人物之一沃夫尔冈·伊瑟尔提出的。隐含读者不同于真实读者,他类似于假想读者,具有假想读者的一般特点,同时它又具有延展性与特定历史性。隐含读者的特点可以从其与真实读者的比较中得出。当然,真实读者与隐含读者并不互相排斥,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隐含读者成就了真实读者,而且在某种特定情况下,隐含读者甚至与真实读者发生重叠。第二章阐述作者是如何看待读者并与其交流的。根据作者是否重视与读者的交流,可将其分为积极的与拒斥的两种。前一种作者重视读者,会积极地与读者交流。后一种作者不重视读者,拒绝与其交流。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将作者与读者的交流划分为直接交流与间接交流,文本内交流与文本外交流。第三章阐述作者为回应隐含读者而采取的文本内策略。文本内策略包括:1.作者对叙事角度的选取。在第一人称的叙述中,作者与读者是一种平等的关系,这种叙述角度能给读者强烈的真实感,同时给予读者较多的尊重,是读者乐于接受的叙述角度。在第三人称的叙述中,读者与作者处于同一位置,俯视人物,对人物的内心了如指掌。在第二人称的叙述中,读者与人物易重合,叙述的成败在于读者能否感同身受。2.对小说开端和结尾的安排。小说的开端必须引起读者的兴趣,将读者引进小说世界的门。除了平铺直叙的写法,小说开端的方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悬念法开端,一种是写景法开端。前者以悬念来吸引读者,后者以气氛来吸引读者。3.话语选择。小说话语大致可以分为雅、俗两种,在某一时期,某些作者倾向于采用雅言来创作小说,而在另一时期,另一些作者则选择采用俗语来创作小说。作者对雅、俗语言的选择在某种程度上受制于读者的审美趣味。4.场景描写。一般来说,场景描写与表现主人公的心情有关,但作者在选择何种场景、或采取何种方式来描写场景时,都会考虑到读者的感受。在很多时候,作者不但选择读者喜欢的场景来描写,而且在场景描写中,采用了读者喜欢那种方式。5.语调。反讽是语调的一种,作者在采用反讽时,大多会考虑到读者的因素。6.叙述干预。就是作者在小说中现身,与读者对话,一般出现在全知视角的小说中。叙述干预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指点读者的干预,一种是提供、补充信息的干预。第四章阐述作者为回应隐含读者而采取的文本外策略。文本外策略包括:1.读者群定位。文学作为精神产品,也有其市场,按照广大读者的欲望和需求,也可以将文学市场进行细分。一般的做法是:划分为俗文学和雅文学这两个子市场。俗文学市场和雅文学市场都有其目标读者群。这就是说,作者在提笔创作时,并非只是自言自语,一吐为快,大多是有目标的。更进一步说,他们都有自己的目标读者群,或是俗文学读者群,或是雅文学读者群,因此他们在创作中,就必须力求做到符合目标读者群的审美需求。2.题材选择。作者选择何种题材进行创作,不仅与他的生活积累有关,而且与读者的审美趣味有关。读者的审美趣味甚至推动了热门题材以及跟风之作的形成。3书名的确定。一个好的书名能够一下子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因此作者在给小说取名的时候,便会考虑到读者的审美趣味。有的作者在构思作品时,就已经确定小说名,有的却是写作过程中,甚至在作品完成之后;有的时候,小说名还被不断斟酌修改、反复推敲才最终得以确定。这说明作者意识到,一个好的小说名能引吸读者,有助于增加作品的阅读面;在一个商业化的社会中,还能增加作品销量而带来利润,所以,大多数作者(此刻还应该包括编辑者)在小说取名的问题上都十分慎重。结语部分强调作者之所以要受到读者的影响,是因为作者是生产者,而读者是消费者。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消费理论,一切生产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满足消费。我们不但可以借用接受美学的理论,来解释文学活动中读者与作者的关系,而且,从马克思关于生产与消费理论中,我们可得到关于这个问题的更深刻的理解。我们认为,只有将文学作品理解为消费品、将文学创作及欣赏活动理解为生产及消费活动,才能真正理解文学创作活动受制于读者的必然性,以及将小说写作置于读者视域下进行研究的必要性。
【关键词】:隐含读者 对话 阅读期待 生产与消费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054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4
  • 绪论14-19
  • 一、选题缘由14
  • 二、研究现状14-19
  • (一)接受美学14-15
  • (二)隐含读者概念与研究现状15-17
  • (三)网络文学实践与研究现状17-19
  • 第一章 隐含读者19-25
  • 一、“隐含读者”的提出19-20
  • 二、读者形态分类20-22
  • (一)真实读者20-21
  • (二)假想读者21-22
  • 三、隐含读者的特点22-25
  • (一)隐含读者的延展性与特定历史性23
  • (二)真实读者与隐含读者的重叠23-25
  • 第二章 作者与读者25-32
  • 一、作者如何看待读者25-26
  • (一)积极与读者交流的作者25-26
  • (二)对读者表示拒斥的作者26
  • 二、作者如何与读者交流26-32
  • (一)直接交流与间接交流26-29
  • (二)文本外交流与文本内交流29-32
  • 第三章 文本内策略32-51
  • 一、叙述角度32-37
  • (一)第三人称叙述33-34
  • (二)第一人称叙述34-36
  • (三)第二人称叙述36-37
  • 二、情节安排37-41
  • (一)开端37-39
  • (二)结局39-41
  • 三、话语选择41-45
  • (一)雅、俗语选择41-42
  • (二)俗语写作分析42-45
  • 四、场景描写45-46
  • (一)场景选择与读者接受45
  • (二)场景描写与读者接受45-46
  • 五、反讽46-47
  • 六、叙事者干预47-51
  • (一)指点读者47-48
  • (二)补充信息48-49
  • (三)叙述者的称呼49-51
  • 第四章 文本外策略51-58
  • 一、读者群定位51-53
  • (一)市场细分与目标读者51-52
  • (二)市场融合与雅俗共赏52-53
  • 二、题材的选择53-55
  • (一)热门题材的形成53-54
  • (二)热门题材与跟风之作54
  • (三)商业化写作与热门题材54-55
  • 三、书名的确定55-58
  • (一)取名55-56
  • (二)改名56-58
  • 结语58-60
  • 参考文献60-65
  • 致谢6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敬鹏林;;论网络写作中的读者力量[J];保山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2 龙柳萍;;论消费时代的网络类型小说——基于读者接受视角的审视[J];广西社会科学;2013年04期

3 张智虎;;对隐含读者范畴的再理解[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4 汤小红;;网络穿越小说与读者的期待视野[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年11期

5 荀利波;关云波;;网络文学创作中的读者介入类型分析[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6 王卫东;;论老舍小说的隐含读者[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杨小芳;;简论“隐含读者”[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陈才训;中国古典小说第一人称叙事缺席的文化思考[J];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9 黄文峰;浅谈小说的开端[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李世新;《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元小说性[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关云波;论读者介入对网络文学创作的影响[D];云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967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9967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4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