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外国文学研究“中国化”的逻辑起点及其启示——以1920—1930年代的“小国文学”研究为例
发布时间:2017-10-11 06:33
本文关键词:论外国文学研究“中国化”的逻辑起点及其启示——以1920—1930年代的“小国文学”研究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小国文学 时代性 政治性 外国文学研究 中国化 逻辑起点
【摘要】:学界一般认为,外国文学研究"中国化"的起点是郑振铎的《文学大纲》,然而今日外国文学研究的"中国化"理论和实践,从逻辑上与郑振铎并非一脉相承。对早期外国文学研究史料的爬梳和分析表明,外国文学研究"中国化"的逻辑起点应当是"小国文学"研究。1920—1930年代,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界延续了"五四"以来对于"小国文学"的偏爱,以期望获得对中国社会有帮助的经验。"小国文学"研究奠定了外国文学研究的基础,并为外国文学研究"中国化"提供了可能的路径,但政治化与时代化两大特征,也是其历史局限性所在。今日的研究者应当从这两大特征入手,检省外国文学研究"中国化"之得失,并发掘其对当下外国文学研究的借鉴意义。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关键词】: 小国文学 时代性 政治性 外国文学研究 中国化 逻辑起点
【分类号】:I109.5
【正文快照】: 一历史地看,外国文学在近现代中国的传播,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起于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终于1917年的“新文化运动”,属于“西学东渐”浪潮的产物,此阶段以“译介”为主,旨在将西方现代文明传入中国,起先为严复开创的科技翻译,其后逐渐有了以林琴南主导的文学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玉珍;郑振铎与“世界文学”[J];贵州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2 王善赏;土耳其民国十,
本文编号:10110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011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