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凝视与反凝视:莫里森小说《爱》的意识形态批判

发布时间:2017-10-11 07:06

  本文关键词:凝视与反凝视:莫里森小说《爱》的意识形态批判


  更多相关文章: 托妮·莫里森 凝视 反凝视 意识形态批判


【摘要】:本论文运用拉康和萨特的相关理论,从"凝视"和"反凝视"的角度探讨托妮·莫里森小说《爱》中的三类女性代表。小说中的父权制凝视无处不在,梅心甘情愿遭受客体化;希德试图跨越阶级限定却以失败告终;克里斯汀同样拒绝沦为他者,运用反凝视策略,对父权制美国梦、女性失语模式、传统政治角色等性别想象进行解构,最终获得主体身份。莫里森对意识形态的批判是其人文关怀的集中体现,也是其作品政治性的有力佐证。
【作者单位】: 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托妮·莫里森 凝视 反凝视 意识形态批判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二十世纪美国文学的城市化主题研究”(编号:14BWW068)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托妮·莫里森作品的历史书写研究”(编号:12WJA752013) 江苏省博士后基金“后现代视阈中诗学和历史的同构性:托妮·莫里森研究”(编号:1302107B)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712.074
【正文快照】: 0.引言《新闻周刊》如此评价托妮·莫里森(ToniMorrison,1931-)的第八部长篇小说《爱》:“这部作品像一部致密的星辰,它惊心动魄,又洗练完美,堪称莫里森巅峰时期的成熟之作。”(Gates2003:52)作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里森不仅仅执着于种族问题的探索,同样深切关注黑人社会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中梅;;追求两性和谐的莫里森[J];世界文化;2008年02期

2 范良芹;;莫里森研究在美国[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02期

3 冯英;;莫里森小说中的食物与性[J];咸宁学院学报;2010年10期

4 田丽;;对“大故事”的质疑与解读——简析莫里森《最蓝的眼睛》[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2期

5 徐莉华;唐倩倩;;苦难与困惑之下的审美——莫里森小说的片断撷取和美学阐释[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万丽丽;;论莫里森作品中的种族意识[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2年21期

7 王守仁,吴新云;对爱进行新的思考——评莫里森的小说《爱》[J];当代外国文学;2004年02期

8 唐红梅;;鬼魂形象与身体铭刻政治:论莫里森《蒙爱的人》中复活的鬼魂形象[J];外国文学研究;2006年01期

9 陈伟;;国内莫里森研究综述[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02期

10 王玉括;;美国莫里森研究综述[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罗晓云;;手中的鸟——析莫里森《宠儿》中的环境描写[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2 王p鷓,

本文编号:10111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0111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5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