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俄罗斯的女性主义运动与文学的女性叙事
本文关键词:当代俄罗斯的女性主义运动与文学的女性叙事
【摘要】:女性主义运动与女性文学之间有着深刻的内在关联。当代俄罗斯的女性主义运动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的第一个阶段;"重建"时期和后苏联时期的第二阶段。当代俄罗斯女性文学也经历了由前期发散感情、表达欲望的热潮逐渐到后期冷观生活、深化自己的"性别自觉"和"话语自觉"过程。多元化、多样化、个性化成为这一文学的鲜明特征。而"想象女性""讲述女性""自我叙事"成为女性叙事的3个主要形态。
【作者单位】: 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
【关键词】: 俄罗斯女性主义 女性文学 女性叙事
【分类号】:I512.06
【正文快照】: 0.引言女性主义运动与女性文学之间有着深刻的内在关联。在近40年的时间里,随着欧美妇女运动的兴起,女性文学和女性主义批评愈显繁荣,并取得了众多的创作与研究成果。与社会转型深刻关联并受到西方女性主义运动的影响,此间俄罗斯的女性主义运动也呈现出从未有过的新气象。虽然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平;;当代中国女性文学浅谈[J];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4年01期
2 杜若松;;女性叙事的文本范例与中国近代《妇女杂志》——小说《黄鹂语》的文本细读[J];新闻爱好者;2011年14期
3 王春荣;吴玉杰;;女性叙事与“底层叙事”主体身份的同构性[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毛正天;女性意识的多维张扬——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书写策略[J];求索;2004年08期
5 谢琼;;女性小说中的自传性——再看林白《一个人的战争》[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许央儿;;女性主义的叙事方式:个人化[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姚松妹;;规范中的女性言说——浅论“十七年”小说的女性叙事[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8 连子;简论“左联”时期的女性文学[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1年01期
9 邓映虹;;女性的风采和悲哀——简评张洁的《方舟》[J];语文教学与研究;1993年11期
10 梁筱红;女性文学的风骨──浅谈中国女性自主意识[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西水;;女性文学话题座谈纪要[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1999.1)[C];1999年
2 沈红芳;;第七届中国女性文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女性文学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会综述[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1)[C];2006年
3 金玲玲;;步下“神坛”的文学——浅论“身体写作”与未来文学走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蔡岚岚;;英国女性文学溯源——19世纪以前的英国女性文学综观[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何满仓;;论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演进与流变[A];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王艳芳;;从性别对抗到多元化书写——论新世纪女性写作的新走向[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王先科;;试析《默市》中对“私”的超越[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甘惠侨;;马奇四姐妹的美德成因浅析:论《小妇人》中的教育主题[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第11届优秀成果表彰奖获奖名单及颁奖词[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8.6)[C];2008年
10 张炯;;一个学会与一个学科——记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与当代文学学科的发展[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1.1)[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兴安 (蒙古族);对女性文学的新思考[N];文艺报;2011年
2 特约主持 郝雨 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 上海政法学院教授 李有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博士、教授、博导 杨剑龙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博导 厉震林 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 王宇平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后 杜素娟 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 葛红兵;女性文学百年之路[N];深圳特区报;2010年
3 叶延滨;女性文学[N];中国文化报;2001年
4 叶延滨;女性文学及其他[N];法制日报;2002年
5 八一电影制片厂创研室 周政保;女性文学不在“女”字[N];中国教育报;2001年
6 方彦;女性文学之伪[N];社会科学报;2002年
7 金华;探寻女性文学本真意义[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8 潘晓生(作者单位:济南大学中文系);女性文学发展的轨迹[N];中国教育报;2001年
9 辛;检阅女性文学可喜成就[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年
10 厦门大学 林丹娅;女性文学对学科发展的重要贡献[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升淑;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与母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沈红芳;女性叙事的共性与个性[D];河南大学;2004年
3 岳斌;在诗意和尘嚣间游移[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浩;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精神分析话语剖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5 徐雁;艰难的言说[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陈亚亚;成如容易却艰辛[D];复旦大学;2003年
7 谢海平;拓展与变异[D];山东大学;2007年
8 崔铃;世纪之交韩中女性小说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9 魏天真;女性文学的批判与反思[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10 陆兴忍;走向女性主义日常生活诗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昊翔;三个“女性文本”和一种话语诉求[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艾尤;都市·女性[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3 关春燕;明代吴江女性文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太保;虚妄的神话[D];新疆大学;2005年
5 谷英姿;论李清照创作中的女性本体意识[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房伟;回归“女人气”:女性文学“女性”阶段困境的突围[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易娟;温情而脆弱的方舟[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云平;王贞仪《德风亭初集》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9 李冰馨;清代女作家顾太清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10 刘婕;论新时期女性文学的悲剧色彩[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132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013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