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巧林与彼列多诺夫:施虐-受虐心理结构的两种表现
本文关键词:毕巧林与彼列多诺夫:施虐-受虐心理结构的两种表现
【摘要】:莱蒙托夫与索洛古勃,虽属不同时代,但童年经历及心理结构却有类似之处。他们的这种心理结构的相似性也反映在他们作品中的主人公形象上。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通过对《当代英雄》主人公毕巧林与《卑劣的小鬼》主人公彼列多诺夫心理结构的分析,探讨二者的人格生成原因,分析其施虐-受虐心理结构与表现方式的异同。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当代俄罗斯研究中心;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毕巧林 彼列多诺夫 施虐受虐 心理结构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索洛古勃小说研究》(项目号:11CWW008)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512.074
【正文快照】: — 毕巧林与彼列多诺夫,一个是莱蒙托夫笔下《当代英雄》中的主人公,一个是索洛古勃小说《卑劣的小鬼》中的主人公。在小说中,他们的性格特征都表现为喜欢玩弄女性,折磨他人。不过表现形式却有差异。那么,莱蒙托夫与索洛古勃以及他们笔下的两位主人公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相似性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栗亮;;叶赛宁“庄稼汉天堂”构想的产生与破灭[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王秋秋;俄罗斯民粹思想与中国“乡土作家群”的产生[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3 李志强;;索洛古勃与俄国文学先锋主义[J];俄罗斯文艺;2007年01期
4 周湘鲁;;20世纪20年代苏维埃戏剧中的革命与内战[J];俄罗斯文艺;2007年01期
5 余献勤;;试论俄国象征主义对尼采音乐精神观的接受[J];俄罗斯文艺;2008年03期
6 王树福;;巴别尔与高尔基之创作交往考——一种文学类型转换的侧影书写[J];俄罗斯文艺;2012年02期
7 王树福;;“俄语魔术师的诞生”:巴别尔的生平与创作[J];俄语学习;2009年04期
8 苏轶娜;;一个“不自由、毋宁死”的孤独灵魂——莱蒙托夫长诗《童僧》赏析[J];俄语学习;2011年03期
9 温朝霞;;论莱蒙托夫抒情诗中的“奇异”[J];广东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10 李辰民;;“灰色幽默”:解读一种契诃夫式的笑[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超;俄汉图书辅文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2 曹海艳;顿河哥萨克的群体精神真理探寻与历史悲剧[D];黑龙江大学;2011年
3 刘锟;东正教精神与俄罗斯文学[D];黑龙江大学;2004年
4 尹霖;20世纪二三十年代俄罗斯反乌托邦小说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5年
5 李志强;索洛古勃小说创作中的宗教神话主题[D];黑龙江大学;2005年
6 刘勇;论中国现代文学史诗意识的建构[D];武汉大学;2005年
7 杨广军;符号的批判[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徐乐;契诃夫创作中的不确定性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9 高建华;库普林小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鲍英华;意境文化传承下的建筑空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亮;陈洪绶人物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炜;现实主义艺术的拓展——论布宁小说的创作艺术[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耿海英;象征主义叙事精神[D];郑州大学;2003年
4 张纪;《卑劣的小鬼》: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水乳交融[D];吉林大学;2005年
5 赵真;伊凡·布宁短篇小说集《幽暗的林间小径》主题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6 管玲玲;长篇小说《我们》创作中的“陌生化”艺术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段新莉;数字化时代的“魔幻风潮”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肖艳丹;契诃夫小说与印象主义[D];湘潭大学;2006年
9 陈涛;俄罗斯白银时代小说创作的末日论倾向[D];山东大学;2006年
10 王学;莱蒙托夫的文学创作与俄罗斯民族主义[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163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016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