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与马克思的“世界文学”理论
本文关键词:浪漫主义与马克思的“世界文学”理论
更多相关文章: 浪漫主义 马克思 世界文学 世界历史 民族文学 世界主义 有机整体
【摘要】:我们普遍用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去阐释马克思的"世界文学"理论,但这种阐释方式存在诸多局限。马克思的"世界文学"理论作为诗学理论,与浪漫主义思潮有着内在的不可分割的有机联系,浪漫主义对差异性、非决定性以及一体化与个体化统一的有机整体原则的尊重,深刻地影响了马克思的"世界文学"理论的知识形成、本质结构和形态特征。"世界文学"本质上代表着人们对未来社会生活的一种价值理想,这种世界主义的价值理想与浪漫主义的精神特质内在地融合起来,构成我们所试图理解的马克思"世界文学"理论的本质内涵。浪漫主义的价值理想、有机整体原则以及独特的辩证法思想,是我们理解"世界文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思想资源和文化传统。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韩山师范学院中文系;
【关键词】: 浪漫主义 马克思 世界文学 世界历史 民族文学 世界主义 有机整体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研究”(11&ZD078),项目负责人:胡亚敏
【分类号】:I109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缘起对于一直渴望被世界肯定的中国文学而言,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值得注意的是,莫言早在获奖的四年前就对中国当代文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我们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现在这三十多年来的文学,是完全可以和世界文学平起平坐的。我们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罗纲;;马克思与浪漫主义初探[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11期
2 叶险明;近代西方“世界历史观念”的形成与哲学和历史学关系的演变[J];史学理论研究;1999年04期
3 莫言;力夫;;莫言:中国文学已经达到世界文学高度[J];上海文学;2013年01期
4 苏源熙;生安锋;;世界文学的维度性[J];学习与探索;2011年02期
5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查明建;;歌德论世界文学[J];中国比较文学;2010年02期
6 肖伟胜;;怀旧与英雄:浪漫主义的两副面孔[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7 弗兰科·莫莱蒂;诗怡;;对世界文学的猜想[J];中国比较文学;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文君;杜学元;;从羌族民俗文化透视羌族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2 赵秀花;;邓小平的发展思想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3 何丽;刘管平;巫丛;;海外对华城市史研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4 于忠龙;陈乃新;;论竞争法只调整竞争关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5 孙晋;;产融结合及其主要法律形式论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6 谢青松;;《物权法》的伦理审视[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7 周德海;;论马克思经济学的价值概念体系[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包仕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多重向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王浩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联动型动力机制的精神实质[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李继武;;对人学五个“要义”和“以人为本”内涵的看法——与顾智明教授商榷[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阎嘉;;戴维·哈维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传统[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4 王涛;皮明建;高鹏;;农用地价格研究[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9年卷(下册)[C];2009年
5 李杨;;具体性的追寻——读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6 马尔库塞;李杨;;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7 邱国良;郑延恒;;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民主沟通[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彭希义;;少数民族农民工城市文化适应问题研究——基于贵阳花溪区彝族农民工群体的调查[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刘琳;;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三题论略[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余正琨;论科学发展观对三大规律认识的丰富与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7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刘宇辉;高等教育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9 周旋;“公私财物”之内涵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刘建国;新疆国有资产管理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晓玲;以农地为依托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徐本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任士春;巢湖市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李静;大学生大爱精神培育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郭云英;统筹城乡视域中的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6 苏焕菊;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宋浩;民族性与比较科学哲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姚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森林;;从“史诗”与“浪漫诗”的对接看马克思对浪漫主义的继承与改造[J];江海学刊;2008年03期
2 刘森林;;两种反讽的张力:兼论主体形而上学批判的限度[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 刘森林;;反讽、主体与内在性——兼论马克思哲学中的反讽维度[J];现代哲学;2006年05期
4 罗晓颖;;哲人的面具——从《游叙弗伦》看苏格拉底的反讽[J];现代哲学;2006年05期
5 刘森林;;从浪漫派的“存在先于意识”到马克思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J];哲学动态;2007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阿尔曼多·尼希,王林,石川;全球文学和今日世界文学[J];中国比较文学;2002年02期
2 常务;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研讨会[J];国外文学;2002年02期
3 钟翔;这里有“真知灼见”——读《世界文学真髓》[J];外国文学研究;2002年04期
4 ;世界文学[J];全国新书目;2002年01期
5 ;世界文学[J];全国新书目;2002年05期
6 李滟波;全球化语境下的“世界文学”新解——评介大卫·达姆罗什著《什么是世界文学》[J];中国比较文学;2005年04期
7 ;世界文学[J];全国新书目;2005年19期
8 ;世界文学[J];全国新书目;2005年20期
9 何林涛;;在世界文学大花园中漫步[J];出版广角;2007年03期
10 金惠敏;;球域化与世界文学的终结[J];哲学研究;2007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思孝;;马克思“世界文学”的现实意义[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王宁;;“世界文学”:从乌托邦想象到审美现实[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3 田文信;;马克思主义与世界文学[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魏善浩;;20世纪世界文学神话回归现象论纲[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5 王宁;;世界主义、世界文学以及中国文学的世界性[A];中国梦:道路·精神·力量——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文集(2013年度)[C];2013年
6 戈宝权;;谈茅盾对世界文学所作出的重大贡献[A];茅盾研究(第二辑)[C];1984年
7 李正文;;茅盾佚简五封的发现及其他[A];茅盾研究(第七辑)[C];1999年
8 侯洪;;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视野下的中国出版——新时期文学及社科类期刊出版的话语分析[A];东方丛刊(2000第4辑 总第三十四辑)[C];2000年
9 王本朝;;中国的“哈姆雷特”:过渡时代的郭沫若及其矛盾处境[A];中国社会科学论坛文集——郭沫若与文化中国[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構;“世界文学在花园”让读者走近经典[N];文艺报;2007年
2 记者 王玉;用开阔的眼光审视世界文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3 陈众议;世界文学:民族文化的染色体[N];文艺报;2011年
4 王宁;重建世界文学的中国版本[N];中华读书报;2011年
5 余中先 黑丰;《世界文学》:为中国文坛引来“天火”的杂志[N];文艺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任成琦;林语堂故里要建“世界文学小镇”[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
7 南京师范大学 高远;翻译有道的世界文学百年经典[N];中国教育报;2012年
8 《世界文学》主编、翻译家 余中先;异域题材:世界文学的一道风景[N];深圳特区报;2012年
9 比利时 赛奥·达恩 杨肖 译;消沉与兴起:世界文学在扬弃中发展[N];社会科学报;2013年
10 苏州大学文学院 苏州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心主任 季进 教授;以平常心态面对世界文学共同体中的不同他者[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卢玉玲;文学翻译与世界文学地图的重塑[D];复旦大学;2007年
2 吴岚;“世界文学”视域下的中日现代文学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阎冰;世界文学交响中的本土声音[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2 陈伊;归来的陌生人[D];复旦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257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025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