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别了,武器》中的审美现代性
发布时间:2017-11-11 05:23
本文关键词:《永别了,武器》中的审美现代性
【摘要】:二十世纪初期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当时的美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及其深远的影响。随着传统的道德标准逐渐土崩瓦解,个人梦想的破灭和信仰的消亡,美国这个战后强国却成为了一片精神的废墟。特定的历史时期造就了文学作品的独特面孔。这一时期的小说家们开始将他们的视野从对社会生活的关注转移到对个人命运的关切,尝试用文学作品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着纷繁芜杂的社会现实。这使得现代小说也多数以反抗社会专制、强调个人抗争、肯定自我身份为主题思想。在这种大背景下海明威大胆地将创作的焦点对准战争,以人为介入点来揭露战争的残酷和无意义,从人性、人道的角度审视战争,概括时代的风貌。 在创作中海明威把中心和重点放到了“人的本质及不可避免的悲剧性”,,将“虚无”、“死亡”、“痛苦”和“荒诞”作为作品的主题。《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根据自己的战争经历创作完成的一部带有浓郁自传色彩的反战小说。小说故事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作为大背景,通过描述战争的残酷无情和主人公亨利多舛的命运来控诉战争给人造成的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毁灭,揭示人在巨大社会灾难中的悲剧性处境,进一步折射出战争的非人性与荒谬。在这部小说中海明威不仅从现实出发展现个体的人在现实世界的失落、孤独和异化,还阐释了人的悲剧是由某种不可理解的、具有摧毁性的力量造成的,把对个体生命的关注提升到对整个人类命运的关注。这部小说引发了人们关于人的生存危机的思考,即现代人在这个充满恐惧和绝望的荒诞世界里生存的意义。从这种意义上讲,《永别了,武器》是一部具有审美现代性意义的小说。 审美现代性即对现代化过程中所发生的危及人的存在的种种状况的反思与批判,是现代性精神危机的表达。本文一改对《永别了,武器》这部小说中传统悲剧、战争、迷惘等主题及海明威写作风格的分析,尝试从颓废、非人化、上帝之死和乌托邦等审美现代性的表现来分析小说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思想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712.07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花;;海明威“冰山原则”下的小说创作风格[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彭雅英;海明威及其作品的悲剧主题[J];长春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3 杨磊;;论海明威早期创作中的现代性——以《太阳照常升起》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4 徐敦广;;现代性、审美现代性与艺术审美主义[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高文丹;《永别了,武器》艺术探析[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6 尹燕;;战争带来的迷茫——评海明威《永别了武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黄怡俐;;荒诞与异化: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反向悲剧的重新阐释[J];河南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8 王臻;;战争与爱情的悲剧美学——海明威《永别了,武器》解读[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9 史靖文;石虹;;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永别了,武器》中凯瑟琳的形象[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王健,王晖;海明威小说的现代性[J];名作欣赏;2000年05期
本文编号:11700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170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