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之虚无主义色彩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5 21:32
本文关键词:《老人与海》之虚无主义色彩研究
【摘要】: 海明威作为一位久负盛名的美国作家,影响了世界各地很多的作家和大批的读者。《老人与海》是展现人的伟岸精神的最高范本,从问世以来,就受到了诸多关注。小说主人公桑提亚哥所说的那一句话“人可以被打败,但不会被消灭”,成了硬汉精神的经典概括,并因此几乎在普通读者大众的心目中和文学研究界形成了一种牢固的传统。 论文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以虚无主义的视角对这部彰显了人类崇高意志的作品进行重新审视。在赞颂高昂的人类伟力的同时,被遮蔽的有可能是人类生存的另一种事实,即挥之不去的浓重的虚无主义的色调。文章没有简单否定对《老人与海》已有的硬汉精神的最高典型这样一种传统认识,反而认为硬汉精神的张扬是与虚无主义相反相成地联系在一起的。老人永不言败的斗争精神固然令人心怀壮烈,但那只是最表层的呈现。坚强的表面下透着人类生存境遇的虚无底色。对虚无主义的历史和概念作了回顾和界定之后,文章又从海明威的生平经历出发,并结合文本的详细分析,提出《老人与海》的虚无主义色彩有三方面的表现:一是死亡主题,二是苦难意识,三是荒诞意识。这三个方面共同构成了作品虚无主义的内在意蕴。老人令人钦佩的坚强毅力实在是为了反抗死对人的统治、苦难对人的折磨以及荒诞世界中人的孤独。 文章最后一部分对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做出了重释。以《老人与海》的深层意蕴的解读为例,说明文本中省略掉的水面下的八分之七就是虚无主义的思想感情。由此得出结论认为,“冰山理论”不是一个纯形式的写作技巧的问题,它实际上直接与文本表达的主题意蕴相关。有了这样的认识后,或许可以对海明威其人其文有更全面更合理的理解。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I71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琳;;海明威和他的《老人与海》的圣经解读[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2 焦亚东;“八分之七和八分之一”的胜利——“冰山”理论探奥[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3 赵春辉;;冰山与狮子——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的小说创作风格[J];长春大学学报;2007年09期
4 王永豪;;向死而生:拉康式主体的一种诞生方式——以海明威及其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为例[J];池州师专学报;2006年04期
5 霍明杰;试论作为艺术手法的“陌生化”在《老人与海》中的运用[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6 杨湄;;海明威的“死亡”情结——重读《老人与海》[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7 李玉辉,潘明军;从《老人与海》的美学和哲学意义中审视“冰山”理论[J];华北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年02期
8 李瑛;万灵;;“冰山理论”与《老人与海》[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戴树萱;论海明威的“死亡意识”[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10 罗明洲;论海明威的死亡情结[J];焦作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于冬云;厄内斯特·海明威与现代性的悖论[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2935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293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