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荒诞派的樊篱——重新审视《动物园的故事》的喜剧性
本文关键词:走出荒诞派的樊篱——重新审视《动物园的故事》的喜剧性 出处:《学术界》2014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动物园的故事》 不协调矛盾 语言叙事 身份追求 情节冲突
【摘要】:走出荒诞派戏剧的樊篱,重新审视《动物园的故事》,会发现它不仅表现出传统戏剧的特征,更遵循了西方传统"喜剧性"的理论。从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到近现代的康德、黑格尔、叔本华和柏格森,不论各自的理论视点如何不同,他们的视角却前后相承、如出一辙地从喜剧的不协调矛盾来看待喜剧性。这种不协调矛盾,在《动物园的故事》中,通过人物的语言叙事、身份追求和作品的情节冲突构建出一部充满人性关怀却又如"可怕的中世纪笑话"戏谑而出的喜剧,最终引领着读者和观众进行了一场"返躬自察,认识自己"的喜剧审美体验和生命情感的升华。
【作者单位】: 安徽工程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I712.073
【正文快照】: 一、引言“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1〕话虽如此,幼稚可笑的人类,似乎并未因为上帝的“发笑”,放弃了思考,抛弃了真理,却永远保持着一种审查自我、实现超越的喜剧性反思。五十多年前,当整个美国沉浸于强大的美国梦时,一位年轻的剧作家勇敢地向这种盲目乐观主义的根基发起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盛雪梅;;荒诞派戏剧的背叛和回归——马丁·艾思林眼中的荒诞派戏剧[J];电影评介;2010年11期
2 周泽东;;论荒诞派戏剧的“反戏剧”[J];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3 朱立元;;黑格尔的喜剧理论[J];戏剧艺术;198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鲲鹏;;从意象角度看荒诞派之滥觞——《等待戈多》[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2 杨逾涵;;用荒诞照亮现实——对品特早期戏剧风格的探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5期
3 吴桂金;王敬群;;荒诞派戏剧:语言的无力与真实[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4 王银洁;;于荒诞中见真实 于绝望中见希望——《落叶归根》与《等待戈多》比较研究[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年11期
5 阳利;;等待:存在的绝对不确定性与相对确定性[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陈星君;;《等待戈多》中的反人文主义倾向[J];重庆与世界;2011年01期
7 谢宝霞;朱献珑;;反戏剧·反传统·反理性——《等待戈多》语言艺术解读[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陈利娟;;荒诞派戏剧的深层特质探析[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姜凌;;中国戏曲的先锋意识——《西方现当代戏剧流派》课程的启示[J];大舞台;2010年07期
10 刘志荣;;近二十年中国文学中的荒诞现实主义[J];东吴学术;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丁立群;;从《等待戈多》看塞缪尔·贝克特的伦理关怀[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汇;现代性视野中的1980年代探索戏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刘秀玉;生存体验的诗性超越[D];辽宁大学;2011年
3 赵秀红;对命运的超验反抗[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邹欣星;民间:从想象到消费[D];苏州大学;2011年
5 幸洁;性别表演—后现代语境下的跨界理论与实践[D];浙江大学;2012年
6 何明燕;七宝楼台的光华[D];浙江大学;2012年
7 王源;后现代主义思潮与中国新时期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胡璇;赵本山现象论[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9 姜洪伟;李健吾剧作论[D];复旦大学;2004年
10 叶永胜;现代中国家族叙事文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敏;尤内斯库作品在中国1978年至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纪文光;论“笑”在荒诞派戏剧中的审美意味[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龙珊珊;作为“内容”的语言[D];南京大学;2011年
4 马连花;困境与突围[D];暨南大学;2011年
5 胡红梅;莎士比亚的风俗喜剧:家庭嬗变与建构的困惑[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赵小艳;品特“威胁喜剧”中的闯入者形象[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聂奔;热内剧本叙事的同源性结构分析[D];上海戏剧学院;2010年
8 严程莹;去形象化:从角色到表演者[D];上海戏剧学院;2011年
9 张展;荒诞派戏剧情境的构成形态[D];云南艺术学院;2011年
10 闫伟;荒诞与真实之间横亘着死亡[D];海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马丁·艾斯林;欧洲现当代戏剧的理论与实践[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弗洛伊德 ,胡星亮;玩笑与喜剧性[J];艺术百家;1988年02期
2 赵西芝;;浅析电影《请你闭嘴》中钢蛋的喜剧性[J];电影评介;2013年Z2期
3 孙占奎;非痛感:喜剧性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J];德州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 彭吉象;试论悲剧性与喜剧性[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周卫红;;影视领域中方言作品构成喜剧性效果的心理解析[J];电影文学;2007年02期
6 孙晓云;石云龙;;透视《善良的乡下人》基督教思想下的喜剧性[J];绥化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7 修倜;;喜剧性矛盾的结构形态与发展变异[J];戏剧艺术;2007年03期
8 郑素华;朱静燕;;宋元戏剧中喜剧性因素的表现及成因[J];兰州学刊;2007年11期
9 邹行;;试析路边学校系列作品中的喜剧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10 王纪红;;桃花依旧笑春风——论电影《桃花运》的喜剧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陈开鸣;;喜剧与“黑炮”的喜剧性[A];2008乌蒙论坛论文集(三)[C];2008年
2 修倜;;“戏仿”的喜剧性动因与创造性建构——以中国当代影视喜剧为例[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王向峰;;喜剧性及其生成因素——兼论小品剧的审美体式[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牛学智;对“喜剧性小说”的粗浅界定[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2 王宪生;喜剧内核的有效挖掘[N];文艺报;2005年
3 吴文科;还是返璞归真好[N];中国艺术报;2013年
4 电视连续剧《人是铁饭是钢》导演 马军骧;我用喜剧表现悲情年代[N];光明日报;2014年
5 於贤德;趣谈人类笑的奥秘[N];科学导报;2012年
6 钱竞;文学理论的近期关注[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7 颜敏;电影《同喜同喜》:笑谈乡村新与旧[N];人民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修倜;论喜剧性矛盾的结构特征与精神特质[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吕晓志;中美情境喜剧喜剧性比较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关珊;论契柯夫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喜剧性之争[D];黑龙江大学;2006年
2 吉素芬;残缺意识与喜剧性超越[D];河南大学;2004年
3 李若飞;文化视野的恶搞影视喜剧美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莹;时光沉吟,笑影至今[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5 祁黎;现代进程中的“余数”[D];苏州大学;2010年
6 于嘉;相声故事性特征[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7 朱th海;情境喜剧的本土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209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320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