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库宁小说中的宗教乌托邦意识
本文关键词:阿库宁小说中的宗教乌托邦意识 出处:《俄罗斯文艺》2013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当代俄罗斯作家阿库宁在其系列小说中刻画了一幅人性危机的末世图景,同时他又以宗教式思维引入并强化了爱之救赎的主题。这一主题与白银时代象征主义诗派的索菲亚理念、东正教圣爱观念以及俄罗斯宗教哲学传统思想有着密切的内在关联,寄托着作者"爱将拯救世界"的创作理想。这既是对传统侦探小说的有益补充,也是对19世纪俄罗斯文学传统中以陀思妥耶夫斯基为代表的宗教乌托邦意识的继承。阿库宁所塑造的"爱的乌托邦"以俄罗斯大众读者所熟稔的宗教文化形式提出了一个超越人性危机、平复存在焦虑的解决方案。
[Abstract]:Akunin, a contemporary Russian writer, depicts a last stage picture of human nature in his series of novels. At the same time, he introduced and strengthened the theme of redemption of love with religious thinking. This theme is closely related to Sophia's concept of the symbolism school in the silver age, the orthodox love concept in Russia and the traditional religious philosophy in Russia. It's a creative ideal of the author's "love will save the world". This is not only a useful supplement to the traditional detective novels, but also a continuation of the religious Utopian consciousness represented by doth Toy Jef J Ki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Russian literary tradition. The shaping of Kooning's "O Love Utopia" to the Russian public readers are familiar with the religious culture form presents a beyond human crisis, calm solution existence anxiety.
【作者单位】: 潍坊学院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I512.074
【正文快照】: 当代俄罗斯侦探小说作家鲍里斯·阿库宁(БорисАкунин)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为读者勾勒了一幅人性危机的草图。他所描述的人性危机正将人类带入一种令人绝望的生命困境之中:在被颠覆的社会秩序之下,个体生命和尊严无法得到保障,死亡也会不期而至,而寄托着治世理想的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建华;;俄罗斯文化中的“知识分子”概念辨[J];北方论丛;2009年01期
2 吴群芳;;韩俄民主化转型时期政治文化特征的比较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徐定懿;;探索的道路[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林精华;;东正教之于中国:一种声音微弱的正面诉求[J];东方丛刊;2009年02期
5 李景阳;俄罗斯改革的文化困境[J];东欧中亚研究;2000年06期
6 姚海;19世纪俄国革命激进主义及其根源[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3年03期
7 韦建国;复制还是超越?——高尔基的《忏悔》与“造神说”关系再解读[J];俄罗斯文艺;2001年04期
8 黄晓敏;莱蒙托夫戏剧主人公的恶魔性[J];俄罗斯文艺;2005年03期
9 朱达秋;;知识分子概念的俄罗斯文化意义[J];俄罗斯文艺;2008年03期
10 谢周;;从“多余”到“虚空”——俄罗斯文学中知识分子形象流变略述[J];俄罗斯文艺;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彭文钊;;语言世界图景的知识系统:结构与生成[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2 倪稼民;郝宇青;;从建构到失语——社会变迁中布尔什维克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7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齐昕;宗教复兴背景下的新俄罗斯小说[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军府;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叙事伦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彭文钊;俄语语言世界图景的文化释义性研究:理论与方法[D];黑龙江大学;2002年
4 张男星;俄罗斯高等教育体制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刘锟;东正教精神与俄罗斯文学[D];黑龙江大学;2004年
6 黄晓敏;莱蒙托夫的戏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7 赵耸婷;俄罗斯家庭关系心理学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赵定东;市场渗透中的利益关系协调[D];吉林大学;2007年
9 宫月丽;从俄罗斯文学透视俄罗斯的宗教哲学理念[D];吉林大学;2007年
10 郭文;俄国近代自由主义的历史变迁[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宏娜;从拯救到被拯救——白银时代文学作品中知识分子形象的转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春红;俄国文学中的“多余人”现象及其文化本质[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振国;《苦难历程》中的家园母题[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4 黄蕊;俄罗斯知识分子矛盾性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5 朱小炎;论瓦格纳的艺术哲学[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田晓庆;《我们》的新现实主义特征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志华;新女性神话[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文学锋;1922—1932年苏联计划科学推行受阻的文化根源及启示[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9 王妍慧;普希金的圣经情结[D];湘潭大学;2003年
10 高拂晓;深沉的情感 生命的震撼[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纬结;;《乐园》:托妮·莫里森的乌托邦[J];外国文学动态;1998年02期
2 陈晓兰;戴炜s,
本文编号:13450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345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