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中的成长主题
本文关键词:论《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中的成长主题 出处:《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 玛雅·安吉罗 成长主题
【摘要】:玛雅·安吉罗是当代最著名最具影响力的非裔女性作家之一。《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是她的第一部也是最畅销的自传,并使得玛雅·安吉罗获得了高度赞扬并得到了国际认可。通过对马格利特在非裔女性话语权和身份困惑中艰辛成长历程的真实记录,安吉罗揭示了在以白人为主流的社会和以男性为主导的文化下受压迫的非裔女性的命运遭遇和真实处境。 本文主要从布雷德林的族裔女性成长小说理论来分析《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中的成长主题。首先,本文从传统父权制所带来的伤害、种族问题所带来的非裔女性话语权的丧失、以及非裔女性的身份危机三个方面分析了马格利特成长所面临的困境。其次,本文分析了马格利特成长过程中的三位女性精神导师:从传统保守型的祖母,到激进背离传统的母亲,再到智慧的精神母亲,分析了她们在父权和种族压迫下对非裔女性话语权和女性身份的不同追求方式、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对马格利特成长的影响。最后,本文探究了马格利特对传统父权制的颠覆、非裔女性身份的建构、以及黑人女性话语权的建构,最终达到成长历程中的自我发现。 马格利特的成长历程是当时非裔女性成长历程的一个缩影。通过对《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中成长主题的分析,本文反映了非裔女性在话语和身份的困惑中从隐忍到反抗、从沉默到歌唱的漫长和艰辛的成长建构过程。本文试图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黑人女性成长小说,以及非裔女性建构成长的艰难历程。
[Abstract]:Maya Angelo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and influential contemporary African-American women writers. (I know why Cage Birds sing) is her first and best-selling autobiography. And makes Maya Angelo highly praised and internationally recognized, through a true record of Magritte's hard growing up in African-American women's discourse and identity confusion. Angelo reveals the fate and reality of oppressed African-American women in a white society and a male-dominated culture.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theme of growing up in "I know why the bird in the cage sings" from Bradling's theory of ethnic female growth novel. First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harm caused by the traditional patriarchy. The loss of African women's right to speak and the identity crisis of African American women caused by the racial problem have analyzed the plight of Magritte's growth. Second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ree female spiritual mentors in Magritt's growing up: from the traditional conservative grandmother to the radical deviation from the traditional mother to the intelligent spiritual mother.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fferent ways, attitudes and values of their pursuit of the right to speak and the identity of women of African descent under the patriarchal and racial oppression, as well as their influence on the growth of Magritte. This paper explores Magritte's subversion of traditional patriarchal system, the construction of African-American women's identit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black women's discourse power. Magritte's growing up is a microcosm of the development of African-American women at that tim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theme of growing up in "I know why the Cage Birds sing". This paper reflects the long and arduous growth and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African-American women in the confusion of discourse and identity, from tolerance to resistance, from silence to singing. This paper attempts to help readers better understand black women's growth novels. And African-American women's construction and growth of the difficult process.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712.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春芸;;在生存与死亡中成长——论《在细雨中呼喊》和《兄弟》的成长主题[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刘汝娟;钱志富;;《菊次郎的夏天》的成长主题解读[J];电影文学;2008年07期
3 彭艳青;;《女勇士》:华裔文学中的成长小说[J];语文学刊;2008年09期
4 陶淑琴;;成长的童话——《西游记》主题另解[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蔡爱国;;论中国当代玄幻小说的成长主题[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6 庄小芬;;卡森·麦卡勒斯《婚礼的成员》中的成长主题[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7 李世荣;;《远大前程》中的成长主题[J];时代文学(双月版);2007年02期
8 罗杰鹦;潘勤奋;应梅芳;;成长之歌:论《我的安东妮亚》中的成长主题[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年06期
9 高钰;;《远大前程》中的成长主题[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1期
10 方学武;;论刘庆邦的成长主题小说[J];山东文学;2006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世烈;;名留人寰的女性——千古奇人之母[A];徐霞客研究(第18辑)[C];2009年
2 ;Analysis on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Factors of Network-dependent Behavior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A];Proceedings 2010 IEEE 2nd Symposium on Web Society[C];2010年
3 邱林林;;The Analysis of Mary's Development in The Secret Gard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roaden-and-Build Theory[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4 ;Resilience as a Predictor of Internet Addiction:The Mediation Effects of Perceived Class Climate and Alienation[A];Proceedings 2010 IEEE 2nd Symposium on Web Society[C];2010年
5 ;The Weekly Characteristics of Adolescent Behavioral Autononmy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m Behavioral Autonomy and Attachment[A];Proceedings 2010 IEEE 2nd Symposium on Web Society[C];2010年
6 Roger T.Ames;;Confucian Harmony(he和) as Creatio In Situ[A];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北京论坛(2004)论文选集[C];2004年
7 惠红利;;Symbols of Entrapment and Freedom in The Awakening[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8 贺君婷;;The Necessity of Promoting Learner-Centeredness in SLA Classroom[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9 ;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of pollen mother cells in rice[A];第十一届全国植物基因组学大会摘要集[C];2010年
10 黄树民;;作为文化复制之手段的宗教:一项对泰国北部一个华人村子的个案研究(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族群交往与宗教共处”社会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陈晓菊;《猫眼》的女性成长主题[N];文艺报;2010年
2 沙艳秋;阳光网络伴我成长主题系列活动启动[N];镇江日报;2009年
3 记者 魏巍;文明伴我成长主题实践活动启动[N];长春日报;2008年
4 记者 胡淼;市青年农民企业家协会成立[N];营口日报;2006年
5 江苏天鼎 秦洪;重估套利主题转向成长主题[N];中国证券报;2006年
6 李斌;正宁开展促进青少年成长主题实践活动[N];陇东报;2007年
7 汪方华;时代沧桑 血色柔情[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8 周延;成长主题将重获青睐[N];中国证券报;2007年
9 江苏天鼎 秦 洪;短长线资金股改题材共寻宝[N];证券日报;2005年
10 通讯员 刘玉花;我市少先队组织开展祖国发展我成长主题教育实践活动[N];朔州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金萍;华裔美国小说成长主题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2 齐亚敏;新时期小说中的未成年人世界[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周洁;安·达菲诗歌女性主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4 侯素琴;埃里希·凯斯特纳早期少年小说情结和原型透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5 沈晓红;伊恩·麦克尤恩主要小说中的伦理困境[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栾述蓉;族裔与生态:路易斯·厄德里克“北达科他四部曲”中部落身份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7 薛春霞;论菲利普·罗斯作品中美国化的犹太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秦俊红;对中篇小说《饥饿》中女性主义特征的及物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9 关重;享利·詹姆斯小说的成长—认知主题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10 叶蔚芳;华兹华斯诗歌中原初创伤的剖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果;论《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中的成长主题[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2 赵冰冰;《妈妈走了》的成长主题研究[D];青岛大学;2012年
3 范承刚;台湾眷村小说成长主题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4 张建英;论徐则臣小说的成长主题[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5 金娜;《狐火:一个少女帮的自白》的成长主题研究[D];青岛大学;2011年
6 张茜;《保佑我,乌勒蒂玛》成长主题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7 黄m8希;申京淑《单人房》中的成长主题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8 太星南;从叙事风格看《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成长主题[D];云南大学;2012年
9 马淑娟;《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的成长主题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10 夏静林;论《公主学院》中的成长主题[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647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364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