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金陵罹难的艺术观照与人性反思——赛珍珠《龙子》与严歌苓《金陵十三钗》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3 06:24

  本文关键词:金陵罹难的艺术观照与人性反思——赛珍珠《龙子》与严歌苓《金陵十三钗》比较研究 出处:《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龙子》 《金陵十三钗》 题材来源 人心之“变” 叙事模式


【摘要】:《龙子》和《金陵十三钗》分别是赛珍珠和严歌苓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为题材创作的小说。两部作品有着共同的题材来源,都以揭露日军"性暴力"为主体内容,都表现在战争这个特殊背景下人心之"变"的主旨。在叙事方式上,《龙子》运用宏大叙事模式,以史诗般的规模展现了战前战后中国社会和人性的巨大变化,在试图对沦陷的人性进行拯救时,情节安排出现脱节。《金陵十三钗》采用微观叙事模式和多种叙事视角,逐层透视人物心理变化,内在张力大,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Abstract]:"Longzi" and "Jinling 13" are novels created by Pearl Buck and Yan Geling on the theme of the Nanjing Massacre of Japanese troops invading China, respectively. The two works have the same source of subject matter. Both take exposing "sexual violence" of the Japanese army as the main content, and both show the gist of "change" in the special background of war. In the way of narration, "Longzi" uses the grand narrative mode. The epic scale shows the tremendous changes of Chinese society and human nature before and after the war, while trying to save the occupied human nature. The plot arrangement is disjointed. < Jinling 13 hairpin > adopts microcosmic narrative mode and various narrative visual angles, perspective the psychological changes of characters layer by layer, has great internal tension, and has higher aesthetic value.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南京晓庄学院文学院;
【基金】: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2012年度人文社科项目“赛珍珠中国题材创作与中西文学资源关系研究”(项目编号:CXZZ12-036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712.074
【正文快照】: 美籍华裔女作家严歌苓的小说《金陵十三钗》(2007年出版中篇,2011年出版长篇)经改编,由张艺谋执导的同名电影2011年上映以来,受到社会普遍关注,小说的知名度也因此大大提高。这部取材于1937年12月13日开始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历史事件的小说令笔者联想到美国作家赛珍珠同类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龙钢华;;论小说环境构成中的时间艺术[J];江汉论坛;2007年12期

2 孙宗广;;人道主义旗帜下的民族主义走向——论赛珍珠《龙子》的战争视角[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利娜;;女权主义的先行者——读赛珍珠《大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2 张倩;;乡村经典女性形象——分析赛珍珠小说《母亲》中母亲命运特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9期

3 黄橙;;大地母亲带来了什么? 评《大地》[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4 李青霜;;孜孜以求 写实中国——米高梅对小说《大地》的改编[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5 晏亮;;赛珍珠小说观的内涵[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吴小鹏;;赛珍珠《大地》的形象学浅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23期

7 包乐君;;赛珍珠——中西文化桥梁[J];大家;2011年15期

8 李秀丽;乔世华;;论赛珍珠的文化选择[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唐艳芳;;“误读”也可以是美丽的——析《大地》电影对原作的改编[J];电影文学;2009年02期

10 林崴;;试论赛珍珠与她的小说《大地》[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潘震;中国传统情感英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董t;译者风格形成的立体多元辩证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3 唐艳芳;赛珍珠《水浒传》翻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孙宗广;从乡土中国到现代中国[D];苏州大学;2008年

5 李青霜;赛珍珠中国题材小说的电影改编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伦;赛珍珠《水浒传》翻译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金玲;《大地》三部曲的跨文化解读[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梁佳英;多元系统论视角下赛珍珠《水浒传》英译本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4 向羽;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赛珍珠《大地》[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王婷婷;赛珍珠创作思想探微[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6 吴学敏;赛珍珠笔下的中国人[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晏亮;赛珍珠小说观探究[D];湖北师范学院;2011年

8 吴丹;中西文化视阈下的“他者”[D];江南大学;2011年

9 吕冬梅;中西文化的交融合流—对赛珍珠《帝王女人》的解读[D];集美大学;2011年

10 朱理;从陌生化角度看赛珍珠译《水浒传》[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陈亮;从后殖民视角看《龙子》——兼评赛珍珠的战争观[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郭英剑,郝素玲;一部真实再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扛鼎之作——论赛珍珠的长篇小说《龙子》[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徐清;;赛珍珠《龙子》中的乡土中国[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赛珍珠 ,阳友权 ,王果爱;夜班护士[J];译林;1992年03期

5 吴秀明;转型期文学叙事现代性的递嬗演进及特征[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6 赛珍珠,张志强;我欠狄更斯一笔债[J];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7 张卫中;新时期中国小说的时间艺术[J];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明刚;《黑暗的心脏》的叙事者与叙事结构[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王丽英;;乔治·爱略特小说女性主义叙事模式的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3 王瑾;;圣经文本烛照下《店员》的叙事模式探析[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谭桂林;;论中国现代童年母题文学的叙事模式[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5 赵炎秋;狄更斯小说的叙事模式及其成就[J];东方论坛;1995年04期

6 于建华,杨金才;《玛迪》之“奇”形:一次关于小说的冒险[J];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05期

7 刘娜;;从“作者”走向“读者”——浅析海明威《杀人者》的叙事艺术[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8 崔彦超;;论《复活》与圣经的互文[J];文教资料;2007年08期

9 苏丽;邢斌;;到不了的灯塔——《到灯塔去》中的“寻找—找到—失去”叙事模式[J];文教资料;2007年23期

10 李东芳;;异国情爱叙事模式的后殖民主义解读[J];浙江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于秀娟;反东方主义面具后的东方主义[D];南开大学;2009年

2 胡琳;欧洲近代长篇小说成型过程中的史诗距离与文体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3 崔英姬;中韩家族小说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李思捷;身份书写与跨文化心态透视[D];暨南大学;2003年

5 张薇;海明威小说的叙事艺术[D];苏州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娟;评乔治·桑的田园小说[D];兰州大学;2007年

2 程谦;《金色笔记》的叙事解读[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3 陈东;尤瑟纳尔小说的历史叙事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4 李鹏飞;论川端康成与西方现代文学的关系[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5 曾辉;斯蒂芬·金恐怖小说叙事模式及其翻译[D];湘潭大学;2005年

6 武永娜;《天路历程》与《西游记》:历史类型学阐释[D];河南大学;2006年

7 孙艺桐;并非“只不过是只猫”[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武雁飞;司各特的小说叙述模式[D];四川大学;2007年

9 金月淑;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韩短篇小说叙事模式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08年

10 林恺;论阿兰·德波顿小说的叙事艺术[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727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3727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7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