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斯堡《嚎叫》的“垮掉”性与反叛性解析
本文关键词:金斯堡《嚎叫》的“垮掉”性与反叛性解析 出处:《语文建设》2013年3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艾伦·金斯堡出生于1926年,是美国著名的"垮掉的一代"的代表诗人,1956年,金斯堡的诗歌《嚎叫》出版并成为"垮掉的一代"的宣言式文学作品,以吸毒、酗酒、同性恋、犯罪、精神疾病为主要内容的《嚎叫》曾因对主流文化的反叛而遭禁,所幸的是1972年金斯堡与他的《嚎叫》获得了正名。本文将通过对金斯堡《嚎叫》的文本细读,结合"垮掉的一代"所遵循的生活准则和精神追求,解析《嚎叫》的"垮掉"性和反叛性。
[Abstract]:Allen Ginsburg was born in 1926. He was the representative poet of America's famous "broken Generation," 1956. Ginsburg's poem howl was published and became the Manifesto of the broken Generation, with drugs, alcoholism, homosexuality, and crime. Howling, the main content of mental illness, was banned because of its rebellion against the mainstream culture. Fortunately, in 1972, Ginsburg and his howling got a correct name. This article will read the text of Ginsburg in detail, combined with the "broken Generation" to follow the principles of life and spiritual pursuit. The analysis of howling's "collapse" and rebelliousness.
【作者单位】: 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13B96,名称:英国作家维.苏.奈保尔作品空间研究
【分类号】:I712.072
【正文快照】: 一、引言二十世纪上半叶,人类社会被两次世界大战的阴霾所笼罩,虽然战争的硝烟并未弥散在美国本土,但战争所带来的悲惨感知及战后长达半个世纪的东西方冷战使美国社会处于一种动荡不安的境况之中。国内麦卡锡主义所制造的白色恐怖对经济的制约及对先进思想的钳制使美国广大青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赵梅;美国反文化运动探源[J];美国研究;2000年01期
2 詹姆斯·布雷斯林;《嚎叫》及《祈祷》溯源[J];国外文学;1998年02期
3 伊维斯·勒·培莱克;艾伦·金斯堡访谈录[J];国外文学;199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春英;;浅析反文化对主导文化的建构与消解[J];北方论丛;2006年04期
2 迟欣;乔艳丽;;于“垮掉派”诗歌见东方佛禅品质[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3 董艳;;美国嬉皮士反正统文化运动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陈彦旭;;论美国后现代派小说中的道德缺席现象[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陈琳;人的全面发展与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对现行教育体制的反思[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6 韦华;张彦哲;;后现代语境下的中国当代文学[J];长春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7 唐冉菲;赵钧;张丽秀;;解读德里罗小说中的后现代主义艺术技巧[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景欣悦;;《达摩流浪者》多重文化交织下的青春主题解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3期
9 于晓燕;;余华小说的先锋性表现[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陈平;;对反儒家思维的后现代契入——以后现代思潮对唯物辩证法的内在响应为论域[J];船山学刊;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龙强;;论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型[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阶段性成果集(华北卷)[C];2012年
2 李龙强;;论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型[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阶段性成果集(西北卷)[C];2012年
3 马永波;;客观化诗学的生态维度[A];“中生代与新世纪诗坛的新格局——两岸四地第五届当代诗学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星;二十世纪英国奇幻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戴小春;高校课程结构优化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拓;电子媒介文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韦华;美国黑色幽默作家的元小说创作[D];吉林大学;2012年
5 汪霞;课程研究:从现代到后现代[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吴德芳;论“后现代思想”视野下的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刘成新;整合与重构:技术与课程教学的互动解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任俊英;典型报道的话语分析[D];复旦大学;2006年
9 王书峰;美国退役军人教育资助政策形成与变迁研究[D];北京大学;2007年
10 申卫革;后现代知识型观照下教育学知识的实践转向[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小倩;二战后美国招贴设计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2 曲晓伟;当代中国多元文化的特征及引领[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3 严程莹;去形象化:从角色到表演者[D];上海戏剧学院;2011年
4 曹诗忠;论凯鲁亚克和后现代主义[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南楠;美国20世纪60-70年代广告观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琛;女性话语主体的建构及其可能性[D];郑州大学;2011年
7 邓菁;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微博客文化探析[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8 游峧晨;荒谬与反抗:对《在路上》的哲学解读[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坤;80年代以来中国文坛的两种写作姿态:“愤青”与“小资”[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黄力平;《喜福会》中母亲形象修辞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斯堡;江枫;;金斯堡诗选[美国][J];诗刊;1997年11期
2 仵从巨;金斯堡:在“嚎叫”与“祈祷”中穿行地狱[J];名作欣赏;2000年02期
3 贺祥麟;;美国人文主义诗人金斯堡[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00年00期
4 乔国强;姜玉琴;;叛逆、疯狂、表演的金斯堡——《嚎叫》的文本细读[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陈文铁;郝利群;;嚎叫者艾伦·金斯堡——艾伦·金斯堡及《诗集:1947—1997》[J];外国文学动态;2007年03期
6 谢坦;;由乔纳·拉斯金的《美国呐喊》回首金斯堡及其《嚎叫》[J];外国语言文学;2012年03期
7 王W,
本文编号:14030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403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