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界与整合:从20世纪中国文学史到20世纪汉语文学史——兼论百年海外华文文学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关键词:越界与整合:从20世纪中国文学史到20世纪汉语文学史——兼论百年海外华文文学的意义和价值 出处:《江汉论坛》2013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世纪中国文学史 世纪汉语文学史 百年海外华文文学
【摘要】:从20世纪中国文学史到20世纪汉语文学史,主要是空间上的"越界",从"文学的中国"这一空间"越界"到包括百年海外华文文学在内的"汉语的文学",在消解单一中心论中提供了一种颠覆、超越以往以线性时间线索筛选作家作品、文学事件的文学史叙述,从而产生文学史叙述的不同面向,形成多路径的文学史叙述,由此完成的文学史整合会凸现百年中华民族文学的价值,也会显示百年海外华文文学在民族文化传统的现代性,语言的包容性,共享性修复华人/中国人认知的"整体性",现代中华民族文学的经典化等方面的意义和价值。
[Abstract]:From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in 20th century to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in 20th century,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is mainly "across the border" in space. From the space of "China of literature" to the "literature of Chinese language", including the overseas Chinese literature of a hundred years, it provides a kind of subversion in the resolution of the monocentric theory. Beyond the past, the writer's works are screened with linear time clues, and the narrative of literary history of literary events is narrated, thus the different facets of the narrative of literary history are produced, and a multi-path narrative of literary history is formed. Thus the integration of literary history will highlight the value of the century-old Chinese literature, and will also show the modernity and language inclusiveness of the century-old overseas Chinese literature in the national cultural tradition. The significance and value of sharing in repairing the "integrity" of Chinese / Chinese cognition and the classicalization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百年海外华文文学(整体)研究”(项目编号:11AZD063)的成果之一
【分类号】:I106
【正文快照】: 一1994年,我读到孔范今先生起草的《20世纪中国文学史大纲》,很兴奋地感受到了一种新的文学史思路,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与约我撰写的台湾、香港文学有关。时至今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著作为了避免“缺失”,也列入了台湾、港澳文学,但往往单独列出一章讲述台湾、港澳文学,在“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衍德;从民族解放运动到民族分离浪潮——20世纪东南亚民族主义的角色转换[J];东南学术;200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昌切;;现代进程中的民族与国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 菅志翔;;“族群”:社会群体研究的基础性概念工具[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3 王云龙;;泛民族主义的悖论——以19世纪泛斯拉夫主义与俄土战争为例[J];北方论丛;2006年05期
4 乔印伟;;试论海外排华中的经济因素[J];八桂侨刊;2008年04期
5 原晶晶;张云昊;;当代民族立义视角下的民族、族性与政治[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1期
6 茹莹;;凡尔赛体系与东欧民族关系[J];滨州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李渤;民族心理对国家对外政策的影响[J];长白学刊;2004年05期
8 刘翠玉;;现代性视野中的民族认同[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旷新年;;20世纪中国文学与个人、家、国关系的重建[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10 白杨;在科学发展观下党的民族政策趋向[J];科技和产业;2005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郑s,
本文编号:14377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437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