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麦克尤恩《星期六》中的交往思想
本文关键词:论麦克尤恩《星期六》中的交往思想 出处:《当代外国文学》2013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以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为切入点,结合文本分析,从三个方面解读小说《星期六》内蕴的交往思想,认为小说主人公佩罗恩与绑架犯巴克斯特的冲突是现代西方社会人与人之间冷漠"非人"的、物化交往的必然后果。要避免人与人之间关系僵化、物化,语言交流是最基本的途径。家庭作为人际交往的基本单位,最有可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全面沟通。
[Abstract]:Based on the communicative behavior theory of German philosopher Habermas and the text analysis, this paper interprets the communicative thought of the novel "Saturday" from three aspects.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protagonist Peron and kidnapper Baxter is an inevitable consequence of the insensitive and materialized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in modern western society, and it is necessary to avoid the ossification and materializ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s the basic unit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the family is the most likely to achieve comprehensive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作者单位】: 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伊恩·麦克尤恩作品中的‘另类’儿童形象研究”(项目编号11WLH59)的研究成果之一 湖南科技大学“文学与文化”创新团队项目资助
【分类号】:I561.074
【正文快照】: 当代外国文学No.1,,2013引言伊恩·麦克尤恩(Ian McEwan,1948一)是当代最伟大的用英语写作的作家之一,堪比贝娄和罗斯(wells 11)。2005年出版的《星期六》(saturday)是麦克尤恩的第9部小说,讲述了神经外科医生亨利·佩罗恩2003年2月巧日星期六一整天的生活。小说主要围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杨金才;;当代英国小说研究的若干命题[J];当代外国文学;2008年03期
2 格雷格·杰拉德;柯英;;伊恩·麦克尤恩的新作和生态批评的未来[J];鄱阳湖学刊;2010年05期
3 殷企平;;夜尽了,昼将至:《多佛海滩》的文化命题[J];外国文学评论;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悦;;希腊精神和希伯来精神的融合——亨利·詹姆斯理想的美国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2 林达;;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建构——论吴宓对阿诺德诗歌的译介[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2期
3 步朝霞;;从负罪感中解脱——石黑一雄《群山淡景》中的跨文化思考[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4 王一川;冯雪峰;;从中国美学兴味蕴藉传统看通俗艺术品位提升——以赵本山作品为个案[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牟文谦;;马克思解析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维度[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03期
6 朱冠宇;;浅析大众文化与经典重构[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7 潘洞庭;李异飞;;略论马修·阿诺德的文化观[J];武陵学刊;2011年03期
8 袁晓军;;阿诺德《评荷马史诗的翻译》的“醉翁之意”[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7期
9 周芸芳;;试论利维斯的有机论及其在当下的意义[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10 王磊;苗伟;;文化哲学视野的人类基本的文化关系[J];重庆社会科学;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国清;;诗歌与治疗:论泰德·休斯的自然诗[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4 田自安;政治因素对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5 陈莉莎;王尔德人文主义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房保俊;国家高等教育理念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潘汝;英格玛·伯格曼电影的宗教情怀与艺术魅力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何畅;环境与焦虑:生态视野中的罗斯金[D];浙江大学;2010年
9 许淑芳;肉身与符号[D];浙江大学;2011年
10 王萌;反抗与创造:杰弗里·哈特曼的文学批评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奇;浅析人的全面发展与当代中国教育[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王久梅;大众文化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傅丽叶;现代设计中设计师“态度”的比较与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4 席力飞;论马修·阿诺德的文学功用观及其中国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一s
本文编号:14390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439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