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梅雨”与“玫瑰”的新生——从《玫瑰之歌》看中国现代诗与古典诗和西方诗的互文性

发布时间:2018-01-21 03:20

  本文关键词: 穆旦 《玫瑰之歌》 新诗现代化 互文性 出处:《学习与探索》2013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中国现代诗如何与古典诗和西方诗建立有效的对话,这是现代诗研究不可回避的基本问题。诗人穆旦于20世纪40年代写作《玫瑰之歌》的实践表明,以现代人的审美诉求与诗歌本身的内在逻辑为依据,重新复活西方诗和古典诗,是新诗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这一"新诗现代化"的文本策略既为"梅雨"与"玫瑰"的新生创造了条件,也为当代诗歌的发展提供了可能的镜照。
[Abstract]:How to establish an effective dialogue between Chinese modern poetry and classical poetry and western poetry is the basic problem that the study of modern poetry cannot be avoided . The practice of the poet Mu Dan in the 1940s ' s writing of rose rose shows that the revival of western poetry and classical poetry based on the aesthetic appeal of modern people and the inner logic of poetry itself is an important way to realize modernization .

【作者单位】: 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I106.2
【正文快照】: 古典诗和西方诗在现代中国的命运浮沉一直吸引着众多研究者的目光。从近代文学史来看,晚清诗人黄遵宪提出的“我手写我口,古岂能苟牵”较早吹响了诗歌“弑父”的号角,古典诗因此遭受着前所未有的认同危机。其后以鲁迅为代表的“反传统”的现代诉求基本上奠定了现代诗近半个世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佐良;穆旦:由来与归宿——诗人逝世十年祭[J];外国文学;1987年04期

2 史天虹;略谈互文性和独创性的统一[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S1期

3 李建波;互文性的呈示:E·M·福斯特小说主题概观[J];外语研究;2001年04期

4 刘萍;论《小世界》的互文性艺术[J];外语研究;2004年04期

5 胡宝平;布鲁姆“诗学误读”理论与互文性的误读[J];外语教学;2005年02期

6 段汉武,钱虹;《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的创作手法[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陈东;;跨越文学和影视的互文性——浅谈《危险的关系》及其改编电影[J];电影文学;2007年02期

8 张晓毓;;文本间的指涉与互文性的文本——福克纳《我弥留之际》的互文性策略[J];名作欣赏;2007年02期

9 刘勇;;在游戏中追慕崇高——《离骚:挽歌》的互文性解读[J];理论界;2007年08期

10 芮小河;王秋丽;;《占有:一个罗曼史》的互文性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刘志红;;《微光闪烁世界的继承者》人物塑造的文内互文性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乔光辉;陈金鑫;;日本《忠臣水浒传》之与中国《水浒传》的互文性解读[A];水浒争鸣(第十辑)[C];2008年

3 马彦婷;;《微暗的火》中的解构主义[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韦华;;元小说叙事——解读纳博科夫的一个视角[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宏(北京大学中文系在读博士);因为矛盾而精彩[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2 杨乃乔;踏着谢阁兰的足迹[N];中华读书报;2007年

3 秋叶;亚裔美国文学研究的新起点[N];中华读书报;2009年

4 吉力 墨西哥学院访问学者;印度之恋[N];经济观察报;2011年

5 程巍;饱满的边沿与空的中心[N];北京日报;2004年

6 骆陀;上帝与被放逐的作者[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7 张宏 文学博士;美轮美奂的“小说冰淇淋”[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8 施康强;花丛中的普鲁斯特[N];中华新闻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李红兴;文本神话在网络[N];财经时报;2006年

10 朱建新;电影改编与文学批评[N];文艺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郑永旺;空灵的世界 恍惚的真实[D];黑龙江大学;2006年

2 王菊丽;结构与解构的悖论性对话[D];河南大学;2005年

3 丰卫平;“童话”中的童话[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4 李雪;戴维·洛奇重要小说中三种现代写作方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5 罗贻荣;戴维·洛奇对话小说理论与创作实践[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理;《礼拜五:太平洋上的灵薄狱》:一种互文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陈欣;论互文性在《洛丽塔》中的破坏性与建设性作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4年

3 陈为艳;互文性与“博尔赫斯”的双向阐发[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金佳;斯威夫特小说《洼地》的动态互文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5 徐文贵;《荒原》:互文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6 张浩;[D];安徽大学;2004年

7 耿程程;戴维·洛奇的互文性观点及其在《小世界》中的应用[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8 何云英;论A.S.拜厄特的小说《占有》中的互文现象[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张文娟;互文性视角下的《蝇王》[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薛冰莲;透视阿特伍德小说《预言夫人》中的互文性[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4503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4503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5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