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尽职的快乐”到“茹格布尔的失败”——对《德语课》中“尽职”话语的再思考
本文关键词: 德语课 义务 尽职 纳粹 罪责 出处:《外国文学评论》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小说《德语课》聚焦"尽职"一词,为联邦德国战后罪责问题讨论提供了一个具体的文学范例,一度引发人们审视纳粹时代精神乃至德意志传统美德的基本含义。随着战后反思文化的升温和细化,一些新的问题渐渐浮出水面:除了美德含义本身在历史进程中发生蜕变,某些被频繁引用的历史概念可能也已被扭曲或偷换。正如纳粹并非突如其来,美德变质也非一夜之"功"。"尽职"并非到纳粹时代才发生所谓质变,盲目服从或无思想性也并非第三帝国所特有,它们都是历史累积的必然结果。
[Abstract]:The novel "German course" focuses on the word "due diligence", which provides a concrete literary example for the discussion of postwar crimes in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It once triggered people to examine the spirit of the Nazi era and even the basic meaning of German traditional virtues. With the post-war reflection of culture warming and refinement. Some new problems are emerging: apart from the metamorphosis of virtue itself in the course of history, some frequently cited historical concepts may have been distorted or replaced, just as the Nazis did not come out of the blue. The degeneration of virtue is not the work of one night. It is not until the Nazi era that the so-called qualitative change occurs. Blind obedience to the ideological content is not unique to the third Reich, they are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historical accumulation.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
【分类号】:I516.074
【正文快照】: 《德语课》是联邦德国作家西格弗里德?伦茨的长篇小说代表作,1968年一经出版即获巨大成功,不但随后就被收录进德国基础教材,而且还为作家赢得了世界声誉。小说以传统手法写就,在叙事技巧和语言上都可谓中规中矩。它之所以为世人铭记,并在德语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一席,主要因为它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施显松;出入历史之境[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李时学;20世纪西方左翼戏剧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3 陈婧;论新时期外国文学史范式的建构与转型[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刘颖灏;海峡两岸戏曲改革与创新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慧;;采取对比法 教好德语课[J];职业技术教育;1995年11期
2 毕玫;二外德语课“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实践点滴[J];石油教育;1995年10期
3 杨祖群;谈研究生二外德语课教学法[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7年01期
4 ;德语300小时(修订版)[J];德语学习;2004年02期
5 马丽丽;;高职院校二外德语的发展处境与建议[J];现代交际;2010年07期
6 赫·櫖乃特;德姙教学法中的几个问楲[J];外语教学与研究;1959年04期
7 朱路得;德语基础课教学中的录象教材[J];外语电化教学;1987年03期
8 赵其昌;试析同济德语教学[J];同济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年02期
9 周敏;;商贸德语的教学探索——以江苏理工学院为例[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10 季军良;;有效进行德语课外阅读之策略[J];吉林教育;2008年20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记者 陈洁;德语课悄然进入中国中学课堂[N];中华读书报;2010年
2 早报记者 石剑峰;他的《德语课》影响了莫言余华[N];东方早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杨桂青;循着语言的踪迹去德国[N];中国教育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李爱铭;中学开“二外”,,选不选[N];解放日报;2013年
5 记者 陈广琳;深圳中学学生可选修德语课[N];深圳商报;2009年
6 歌德学院总院干事长 汉斯—格奥尔格·克诺普 本报驻德国记者 刘华新 翻译 整理;“最好的教育在出游”[N];人民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宝鸿;通往自省的道路[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向阳;理工科院校二外德语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505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450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