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的文学语用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24 04:19
本文关键词: 文学语用学 宏观言语行为 微观言语行为 动态关系 爱的主题 出处:《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20世纪70年代末,语言学和文学批评都进入空前繁荣发展阶段,更由于文学理论中的‘读者中心论’的出现,许多介于语言学和文学的交叉学科开始迅速登上学术舞台,例如文学语用学的出现。文学语用学志于从语用学角度探索作品,作者和读者间的动态关系,它着重强调作者写作和读者阅读的过程是两人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作者巧妙借助文字和措辞技巧传达自己的意图;另一方面,读者,也就正如听话者一样,对作家的文字即作者所传递的信息进行话语分析,通过推导得出符合推理的结论从而最终领略其真正含义,进而对作家和其所处的时代进行再思考在创作。文学语用学是个强大的语言分析工具,它不仅能够在文学文本中验证语用学的有效性,还能直接或间接从宏观和微观双重角度挖掘作品的主题。然而当前这一学科在中国还处于较为初级发展阶段,对许多研究者来说还比较陌生。因此,本文旨在运用文学语用学以及其方法论—关联理论来分析目前席卷全球的畅销小说哈利波特的终结版---《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通过对两大关键转型人物的性格分析以及引言的解读,证明文学语用学可以利用语言学对文字的解读,揭示文学的主题,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全面的理解作品。在阐释读者理解作品主题思维过程的同时,根据读者对作者经历的了解,使读者形成具有历史性和创造性的解读,从而达到作者技巧性地构建作品,读者全面地解读作者,读者有条件地发挥想象的动态关系。文学的欣赏过程始终在作者,读者和作品间的相互动态对话中。 随着哈利波特风潮席卷全球,罗琳已经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畅销小说之一。罗琳以系列小说的形式讲述了长达7年的魔法故事,巧妙运用对话刻画人物,全面交代背景,以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吸引读者。本文将选取其最后一部封篇之作《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作为分析材料,,应用文学语用学的方法论之一---关联理论对其中关键角色的话轮进行微观阐释分析本文通过对关键人物邓布利多和斯内普的前后形象巨大反差的分析,表现出作者对小说故事情节把握的技巧性和对现实世界的深层次理解。也正是通过这种反差,读者才能真正接近作者在设定情节的背后的真实用意。一方面,作者通过语言的关联设定会话,使读者通过努力获得最佳关联并推导其隐含之意;另一方面,由于前后人物形象的反差,读者内心产生强烈震撼,并将读者自身放置于作者的社会和其社会经历进行关联,在理解作品主旨和中心思想的同时,在文学文本范围内,通过发挥想象影响并改造自身的主观世界,甚至影响作者对自身世界的再审视。通过微观语言分析阐释作者与读者的动态对话,进而阐释哈利波特小说中作者、作品、读者的动态关系。随着对作品人物话轮关联分析的深入和对引言选段作者用意的领悟,从宏观上把握《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中揭示的主旨—隐形的爱的力量是无所不能的。 本文旨在通过微观和宏观的分析全面证明文学语用学不仅有解释文学话语文本的作用,更具有揭示文本主旨的功能,证实了文学与语言学的动态结合,体现了英国畅销小说家J.K罗琳塑造典型人物和寓理于文的功力。
[Abstract]:At the end of the 1970s , linguistics and literary criticism entered an unprecedented stage of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 and more due to the emergence of " reader center theory " in literary theory , many interdisciplines of linguistics and literature began to reach the academic stage rapidly , such as the emergence of literary pragmatics . On the other hand , the author tries to explain the author , his work and the reader ' s dynamic relationship in the context of literary texts . On the other hand , by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uthor and the reader , the author tries to explain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uthor , the author and the reader . On the other hand , the author tries to explain the author , the works and the readers ' dynamic relationship in the literary text .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prove that literary pragmatics not only has the function of explaining the text of literary discourse , but also the function of revealing the subject of the text , and proves the dynamic combination of literature and linguistics , which reflects the typical characters of J . K .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561.07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颖,孔丹;《哈里·波特》与新时期儿童文学的特点[J];东北师大学报;2002年05期
2 鞠训科;;魔幻主义小说初探——以《魔戒》和《哈利·波特》为个案[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3 叶舒宪;《哈利·波特》与后现代文化寻根[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4 姜淑芹;;《哈利·波特》研究综述[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叶舒宪;巫术思维与文学的复生——《哈利·波特》现象的文化阐释[J];文艺研究;2002年03期
6 蔡碧霞;从《哈利·波特》看隐喻映合的相似性和创造性[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7 段波;;魔幻与现实交相辉映 传统与现代水乳交融——试析《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创作渊源[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8 何自然,冉永平;关联理论—认知语用学基础[J];现代外语;1998年03期
9 段波;;来自魔界的呐喊——试析《哈利·波特》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J];学术交流;2007年03期
10 黎新华;阎献彬;;“哈利·波特”系列儿童小说的叙事艺术[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本文编号:14591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459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