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尽长夜》和《阳光下的罪恶》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矛盾女性主义观
本文关键词: 侦探小说 阿加莎.克里斯蒂 矛盾的女性观 出处:《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被誉为“侦探女王”的阿加莎.克里斯蒂在全球享有崇高的声誉。作为一名侦探小说家,,她没有遵循男性作家以侦探形象为中心的传统侦探小说创作模式,而是在其作品中创造了许多女性形象。阿加莎.克里斯蒂一方面打破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失语状态,唤醒了千百年来沉睡的女性意识,积极提倡女性争取受教育的权利,婚姻自由的权利和工作的权利。但另一方面,她又不主张男女地位的绝对平等,而强调女性应该做出自我牺牲来成就男性的抱负,将女性定义为男性的辅助。因此,从以上两个方面来看,阿加莎的女性观是相互矛盾的,她的女性观中既有对女性的尊重和同情,又有反女性主义的因素。事实上,关于她究竟是个女性主义者还是一个反女性主义者,在文学界一直争论不休。因此关于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女性观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探索和分析。此论文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出发,选取其最具代表性的两部小说《无尽长夜》和《阳光下的罪恶》,并结合她的生平和所处的时代背景,以此来分析她矛盾的女性观。 论文主体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分析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女性意识,这种意识主要体现在对侦探形象的弱化和柔化上。第二部分分析男性中心文化在她作品中和思想上的表现,受父权制思想的影响,阿加莎.克里斯蒂成为了男性话语的代言人,在其侦探小说中刻画了一系列“家中天使”和“妖妇”这两种在男性视角中的女性形象。通过上述两部分,既可看出其矛盾的女性观。第三部分通过分析事业型女性和女性罪犯这两类自身矛盾的女性形象来集中体现其矛盾女性观。第四部分分析其矛盾女性观形成的根源,希望以此为基点对她的矛盾女性观的生成形成一种比较客观的认识。 阿加莎的矛盾女性观是时代和传统社会的产物,既反映了她要求男女携手,共创协调发展的人类社会的美好愿望,又反映出她处于女权边缘的尴尬与无奈。她对于女性命运的热切关注和思考,不仅给予那一时代人以极大的启示与激励,还不断地引导着我们去思考现代女性所要面临的诸多问题。而这正是我们对阿加莎矛盾的女性观进行探讨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之所在。
[Abstract]:Agatha Christie, known as the "detective queen," enjoys a global reputation. As a detective novelist, she does not follow the traditional detective novel creation model of male writers centered on the image of detectives. On the one hand, Agatha Christie broke the aphasia of women in a patriarchal society, awakened the consciousness of women who had been asleep for thousands of years, and actively advocated women's right to education. The right to freedom of marriage and the right to work. On the other hand, she did not advocate absolute equality of status between men and women, but stressed that women should make self-sacrifice to achieve the aspirations of men and define women as male complements. From the above two aspects, Agatha's view of women is contradictory. In her view of women, there are respect and sympathy for women and anti-feminist factors. In fact, About whether she's a feminist or an anti-feminist,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further exploration and analysis on Agatha Christie's view of women. Two of her most representative novels "endless Night" and "Sin in the Sun" are selected, and her life and background are combined to analyze her contradictory views on women. The main body of the thesis is composed of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mainly analyzes the female consciousness of Agatha Christie. This consciousness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weakening and softening of the detective image. The second part analyzes the expression of male-centered culture in her works and her thought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patriarchal ideology, Agatha Christie becomes the spokesman of male discourse. In his detective novels, she depicts a series of "family angels" and "evil wives", two female images in the male perspective. In the third part,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two kinds of self-contradictory female images of career women and female criminals to reflect their contradictory female views. Part 4th analyzes the root causes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contradictory female views. I hope to take this as the basis to form a more object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formation of her contradictory view of women. Agatha's contradictory view of women is the product of the times and the traditional society, which reflects her desire for a harmonious and harmonious human society. It also reflects her embarrassment and helplessness on the edge of women's rights. Her keen concern and thinking about the fate of women not only give great inspiration and inspiration to people of that era, It also leads us to think about many problems that modern women have to face, which is the theoretical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discussing Agatha's contradictory view of women.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外语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561.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依群;希特勒首席女秘书的人生苦旅[J];华人时刊;1997年05期
2 ;万能钥匙——道格·克里斯蒂[J];当代体育;2001年20期
3 ;克里斯蒂安·维耶里:时间作证[J];当代体育;2001年31期
4 柴文斌;克里斯蒂亚诺·多尼 生活如水[J];当代体育;2002年07期
5 黄振;鬼马小精灵——克里斯蒂娜·里奇[J];大众电影;2003年24期
6 邀月;马尔科姆·克里斯蒂:终极标靶[J];当代体育;2001年47期
7 孟静;克里斯蒂安:三高接班人?[J];新闻周刊;2002年29期
8 阿凡;克里斯蒂安·维耶里一座活火山[J];当代体育;1997年11期
9 ;克里斯蒂,没有被黑旋风刮倒![J];田径;1995年05期
10 杨永泉;“哪里有战争,哪里就有她”──女记者克里斯蒂安娜·阿曼波尔[J];国际人才交流;1996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南南;;第一步——陈同生伯伯,我怀念您![A];戎马书生——陈同生纪念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寅;长达半个世纪的谋杀[N];南方周末;2010年
2 金姬;拍卖界三强争雄[N];经理日报;2004年
3 宋宝珍;探索经典的现代性[N];文艺报;2003年
4 康慨;克里斯蒂侦探小说将成电脑游戏[N];中华读书报;2004年
5 豆沙丸子;《21克》:灵魂的重量[N];广西日报;2004年
6 丰洲;如何将拍卖进行到底?[N];中国矿业报;2005年
7 本报驻巴黎记者 马与雄;法中经济合作前景广泛[N];中华工商时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 林成林;传统出版的危机无处不在[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9 蒋建平;全球第一富婆怒告拍卖行[N];经理日报;2004年
10 徐有威(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31位大人物的故事:没有完美的成功路径[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任克佳;美国对南美太平洋战争政策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2 王保中;欲望际[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齐平;从《无尽长夜》和《阳光下的罪恶》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矛盾女性主义观[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2 都文娟;论阿加莎·克里斯蒂侦探小说的艺术[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金璐阳;从操控视角看阿加莎·克里斯蒂在中国的译介[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4 周诗博;编织人性迷宫的魔法师[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5 李晓斐;阿加莎·克里斯蒂侦探小说的叙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冯岱宗;克里斯蒂安·克莱兹建筑作品中的结构和空间[D];南京大学;2011年
7 刘海玲;文化空白和杨译本《红楼梦》分析[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8 蒋宇佳;歌词的英汉翻译[D];重庆大学;2003年
9 李锦艳;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在侦探小说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10 胡庆洪;从跨文化交际看英汉诗歌互译[D];重庆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5350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535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