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巴什拉物质想象论观照下的水仙文学

发布时间:2018-02-25 21:25

  本文关键词: 加斯东.巴什拉 物质 想象 水仙 文学 出处:《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文学中,水仙的足迹是世界性的,水仙的含义不断增生。以巴什拉物质想象论透视这一现象,可以发现,与传统理性主义观念相反,作为物质的水仙构成了人之想象的始基;想象对物质的回应呈现了物质的主体性;想象与物质是不断唤醒与生发的动态过程。也就是说,水仙文学是人与物的深度互相创生的结果:想象创造人自身。
[Abstract]:In literature, the footprints of narcissus are cosmopolitan, and the meaning of narcissus is constantly proliferat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arshera's theory of material imagination, it can be found that, contrary to the traditional rationalism, Narcissus, as a substance, constitute the basis of man's imagination. The response of imagination to matter presents the subjectivity of matter, and imagination and substance are dynamic processes of awakening and growing constantly. That is to say, narcissus literature is the result of the mutual creation of the depth of man and substance: imagination creates man himself.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
【基金】: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1YJC752037) 2012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2BWX017)
【分类号】:I1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宪军;“水仙”与华兹华斯的诗学理念[J];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05期

2 赵茵;;《水仙》与华兹华斯的自然观[J];文教资料;2006年08期

3 海维谅;沙特阿拉伯王国建立后的初期文学[J];阿拉伯世界;1994年04期

4 张劲松;文学·期刊·市场[J];理论与创作;1994年01期

5 魏金声;萨特的“介入文学”与存在主义[J];教学与研究;1995年04期

6 徐新;以色列文学漫谈[J];译林;1995年02期

7 晓白;世纪末文学及文化现象漫谈[J];21世纪;1996年02期

8 白春仁;解读不尽的文学——《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中译本序[J];中国俄语教学;2002年02期

9 郭军;文学与语言学怎样相处——2002年外国文学年会座谈纪要[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02期

10 宿久高,尹允镇;《怀风藻》与中国古典文学的关联[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唐建清;;冷战后时期的文学与“文明的冲突”[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2 吕斌;;“大眼”苍蝇所看到的——试析新感觉派文学的奠基之作《苍蝇》[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3 王晓燕;;“延存”的艺术:论加拿大英语小说主题[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4 张礼牡;卢普庭;丁迎;;幽闭的灵魂风景画家——论狄金森的诗歌艺术[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刘清荣;;《赫索格》的原型初探[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包丽丽;;《紫颜色》的色彩象征体系[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7 魏建;;泰戈尔究竟怎样影响了郭沫若[A];郭沫若研究三十年[C];2008年

8 ;序[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9 黄书泉;;不朽的“时文”——重读别林斯基[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10 赵仲明;;二叶亭四迷和《浮云》[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昌珂;永远不能忘记的记忆[N];文艺报;2005年

2 吕绍宗;《萨佐诺夫风》与喜剧摹仿体文学[N];中华读书报;2004年

3 魏霞;映照法兰西文学天空的十道光芒[N];中华读书报;2004年

4 王胡;理查德和茱迪“把读者当傻瓜”[N];中华读书报;2008年

5 记者 吴轶群;中外作家南湖边对话文学[N];嘉兴日报;2005年

6 苏童;一生的文学珍藏[N];经济观察报;2005年

7 刘瑞华;财富的文学:一种文化经济学的见解[N];南方周末;2005年

8 于润琦;小人物走入文学的殿堂[N];中华读书报;2005年

9 陈灼;从游戏发展史看游戏文学[N];苏州日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甄雪虹;文学译著:美丽与艰辛[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雁南;近代日本文学中的“中国形象”[D];暨南大学;2005年

2 刘晖;从单柄眼镜到戒尺——论圣伯夫的批评方法[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李振中;追求和谐的完美[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4 陈娴;种族的记忆,文学的救赎[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池水涌;中国苏州弹词与朝鲜盘索里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6 邹景阳;走出神话的帷幕——中西早期神话中的悲剧意识及其对文学精神和文学主题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1年

7 陈晓兰;文学中的巴黎与上海:以左拉、茅盾为例[D];复旦大学;2003年

8 申宜f,

本文编号:15352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5352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4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