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讯》中克尔凯郭尔的恐惧概念解读
本文关键词: 安妮·普鲁 《船讯》 克尔凯郭尔 恐惧 出处:《河南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本文借助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的恐惧概念为切入点,分析了美国女作家安妮·普鲁的小说《船讯》中各个人物恐惧的成因、表现以及解决方式。 《船讯》是普鲁的第二部长篇作品,讲述了失败的中年男人奎尔在其故乡纽芬兰重获新生的故事,为作者带来了美国图书奖、普利策小说奖等诸多重要的文学奖项。在小说《船讯》中,每一个人物都心怀恐惧,无论是对过去、现时生活,抑或是未来。这些恐惧,借由水、白狗、绳结等各种意象形象地展示了出来。“恐惧”是克尔凯郭尔哲学思想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它表达了人类生存中的一种不安的状态。然而这种不安和恐惧却是人类认识自我,跃升自我的前提和重要促进力。小说主人公奎尔正是在摆脱恐惧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我意识,并最终拥有独立人格。 本文大致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本文的引言部分,介绍了安妮·普鲁的生活和写作经历,,《船讯》的主要内容,国内外对普鲁以及《船讯》的研究状况,以及本文的研究框架和意义。 第二部分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共分为四个章节。 第一章是本文的理论框架,介绍了索伦·克尔凯郭尔的主要哲学思想,从而引出了他最重要的概念“恐惧”。 第二章分析了小说《船讯》中主要人物产生恐惧的原因。《船讯》初期的故事背景是受到工业文明严重侵蚀的莫金伯格市,现代社会扭曲了人们美好的心灵,压抑了人们的个性,使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无所适从,逐渐丧失自我。这些是小说中人物产生“恐惧”的主要原因。 第三章分析了小说中主人公奎尔、奎尔的女儿小兔、以及奎尔的姑妈的恐惧表现。奎尔恐惧亲情与爱情的缺失,小兔恐惧死亡,姑妈则恐惧儿时的梦魇,这些恐惧与初遭资本主义经济冲击的纽芬兰岛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小说作者对手工业态的旧时村落的怀恋以及对现代文明下人性异化的忧惧。 第四章分析了恐惧的救赎之路。小说中的人们从最初无计可施的恐惧中走出,从古老的自然环境和精神家园中汲取力量,回归有序的生活状态。小说中各个人物最终学会了平静地对待自我的恐惧,摆正自己在现实中的位置,找到真正的自我。 第三部分是本文的结论部分。通过前文对《船讯》所蕴含的“恐惧”思想的分析,本文作者认为,在信仰缺失的时代背景下,恐惧是人类精神的常态。然而恐惧的存在也有其积极的意义。从某种程度上说,恐惧有可能把人类的思想引向更高的境界。
[Abstract]:With the help of the Danish philosopher Kierkegaard's concept of fear,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manifestations and solutions of the fears of the various characters in the novel ship News by American woman writer Annie Plu. Ship News is Prou's second full-length work, which tells the story of a failed middle-aged man, Quill, who was reborn in his native Newfoundland, bringing the author an American Book Award. The Pulitzer Prize for Fiction and many other important literary awards. In the novel ship News, every character is afraid, whether it is the past, the present life, or the future. These fears, through the water, the white dog, "fear" is the most basic and important concept in Kierkegaard's philosophy. It expresses a state of uneasiness in human existence. However, this uneasiness and fear is the prerequisite and important force for human beings to understand themselves and to leap up themselves. Quill, the protagonist of the novel, has gradually developed a sense of self in the process of getting rid of fear. And ultimately have an independent personality.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introduction of this paper, which introduces the life and writing experience of Anne Prou, the main contents of ship News, the research status of Prou and ship New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research framework and significance of this paper. The second part is the main part of this paper, which is divided into four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this paper, introduced Solon Kierkegaard's main philosophy, thus leading to his most important concept, "fear." The second chapt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fear in the main characters in the novel ship News. The background of the story is the city of Mockingberg, which has been seriously eroded by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and the modern society has distorted people's beautiful hearts. It suppresses people's personality, makes people who live in it lose their sense of self, and these are the main causes of "fear" in the novel. The third chapter analyzes the expression of fear of the protagonist Quill, Quill's daughter rabbit, and Quill's aunt. Quill fears the absence of affection and love, the rabbit fears death, and the aunt fears childhood nightmares. These fears, combined with Newfoundland, which was initially hit by capitalist economy, express the author's nostalgia for the handmade old villages and the fear of alienation of human nature under modern civilization. Chapter 4th analyzes the path to redemption of fear. The people in the novel emerge from the initial hopelessness of fear and draw strength from the ancient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spiritual homeland. The characters in the novel finally learn to deal with the fear of themselves calmly, to correct their position in reality and to find their true self. The third part is the conclusion of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fear" thought contained in Shipboard,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age of lack of faith, Fear is the normal state of the human spirit. But the existence of fear has its positive significance. To some extent, fear may lead the human mind to a higher level.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712.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齐;;克尔凯郭尔之为“存在主义先驱”的再审视[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唐忠宝;王丽梅;;关于选择的哲学反思——兼论存在主义与马克思的选择观[J];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3 魏韶华;;鲁迅早期“个人思想”的缘起及其东亚价值[J];滨州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鲁彩苹;;红楼梦对死亡的审视[J];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2010年00期
5 关晶;;超越大瀑布的存在——《大瀑布》中异化与救赎主题的存在主义解读[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05期
6 郑思明;;“我不知道他们说我什么”——英国现代诗人奥登西方研究述评[J];国外文学;2011年03期
7 赵华飞;;叙述的缺位——由“省略之镜”看《创世纪》与《论语》[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7期
8 ;名人名言[J];老年人;2011年08期
9 李丽娟;;《黄金时代》的存在主义生存美学思考[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10 史修永;;强者的焦虑:重审尼采的审美现代性批判[J];兰州学刊;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甲明;;克尔凯郭尔“个人”范畴的伦理和宗教意义[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Anxiety Associated with Stress and Mental Health[A];Proceedings 2010 IEEE 2nd Symposium on Web Society[C];2010年
3 李新;;孤独个体的信仰真理——以克尔凯郭尔为中心[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4 陈惠;雷金娣;李丽媛;梁美芳;曾晔;;健康教育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病人焦虑情绪影响的研究[A];第七次中国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学术年会暨第二次广东省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张岩;;A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Motivational Factors in Classroom Instruction[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6 马丁·贝克·马图斯蒂克;陈旭东;汪行福;;卓越人生与批判理论[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7)[C];2009年
7 王晨;;生命的意义——关于邱振中的《状态-Ⅳ》及其他[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五辑)[C];2008年
8 ;Morphine withdrawal impairs fear extinction in rats:implications for anxiety disorders associated with opiate use[A];湖南省生理科学会2006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9 ;Different model of whole brain response to emotional pictures between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and panic disorder[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朱秀娥;;焦虑性神经症中西医治疗进展[A];河南省精神科康复护理培训班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恩和 王富仁 吴小美 郭延礼 姜青松 朱德发;青岛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书系》评论[N];文艺报;2005年
2 张旭;书中书[N];南方周末;2007年
3 ;大江文学里的中国要素[N];光明日报;2006年
4 高旭东 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走向文学与哲学的跨文化对话[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张弘;十二月:好书渐欲迷人眼[N];北京日报;2004年
6 ;后散文: 对于表达的迷恋与怀疑[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7 苑淑娅;我院26种图书列入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规划选题项目[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8 温跃邋朱锋 李国斌;如何构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N];金融时报;2007年
9 李军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收藏的逻辑与创新的空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实习生 杜斐然;安阳孔雀[N];南方周末;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涂丽平;焦虑下的罪感[D];浙江大学;2012年
2 魏韶华;“林中路”上的精神“相遇”[D];复旦大学;2003年
3 梁卫霞;“基督教界”的“助产术”[D];复旦大学;2005年
4 龚敏律;西方反讽诗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5 康志峰;口译中听、译两种焦虑模态的认知心理管窥[D];复旦大学;2011年
6 王际兵;悖谬与救赎[D];暨南大学;2008年
7 苗爱芳;分歧之辩:马克思主义与存在主义[D];苏州大学;2009年
8 熊苏春;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语言学习焦虑与学习策略使用之关系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9 周惠杰;布洛赫乌托邦哲学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10 王懿;英语写作过程中模糊容忍度、焦虑和策略的关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楠;《船讯》中克尔凯郭尔的恐惧概念解读[D];河南大学;2012年
2 陈曼青;个体与基督信仰[D];黑龙江大学;2010年
3 莫秋玲;克尔凯郭尔审美生存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管敏慧;伦理学的表演—克尔凯郭尔《爱的作为》与间接交流方法的探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5 王艳华;论克尔凯郭尔的生存美学思想[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凰;信仰作为存在的根据与表达[D];中南大学;2011年
7 赵立庆;内向性主体的生存[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维校;“单独的个体”与“现实的人”[D];黑龙江大学;2003年
9 葛金华;浅论“他者”在克尔凯郭尔语境中的意义[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杨艳霞;[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363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536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