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麦田里的守望者》在中国的传播与失落

发布时间:2018-02-26 07:25

  本文关键词: 《麦田里的守望者》 传播 现代性 叛逆 自我怀疑 出处:《外国文学研究》2013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麦田里的守望者》在中国的经典化进程实际上是追求个性解放的现代启蒙运动在20世纪后半叶中国语境中的一个缩影。上世纪60年代以来,禁书阅读、模仿创作、文学评论、文化市场、教育机制等多种因素共同将霍尔顿打造成一个青春叛逆的经典形象,《麦田里的守望者》也成为可以随时拿来为"我不相信"和"特立独行"张目的文化资源。但这个经典化进程丢失了原作中包含的"自我怀疑"精神,未能给中国文化输入一种不比"自由"低价的"成长"素质。
[Abstract]:The Classization of the Catcher in the Rye in China is in fact a microcosm of the modern Enlightenment in the second half of 20th century in the pursuit of individual liberation. Since -40s, books have been banned from reading, imitation, and literary criticism. Cultural markets,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educational mechanism, have made Holden a classic image of youth rebellion, and Catcher in the Rye has become a cultural resource that can be used at any time for "I do not believe" and "maverick". This classic process has lost the spirit of "self-doubt" contained in the original, Failed to give Chinese culture a quality of growth that is not cheaper than freedom.
【作者单位】: 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外国文学经典生成与传播研究”【项目批号:10zd&13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712.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徐星、苏童、马原、麦加:我看塞林格[J];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2010年04期

2 何启治;;值得一记的内参“黄皮书”[J];出版科学;2009年03期

3 李兴叶;病态社会病态精神的真实写照——王朔电影的价值与失误[J];文艺理论与批评;1989年04期

4 张兴劲;“鬈毛”启示录——读陈建功中篇小说新作[J];文艺评论;1986年06期

5 许子东;当代中国青年文学中的三个外来偶像[J];文艺研究;1988年03期

6 陈传才;;中国国情与文艺变革——兼论当代中国文艺的特质与走向[J];文艺争鸣;1988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肖莉;;语言学转向背景下的小说语言观念变异[J];东南学术;2007年04期

2 王东明;中国当代小说的转型[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5期

3 张巧欢;;反叛与妥协——关于霍尔顿与“鬈毛”的形象比较[J];华章;2011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国庆;“垮掉的一代”与中国当代文学[D];武汉大学;2005年

2 李红秀;新时期的小说书写与影像阐释[D];四川大学;2006年

3 肖莉;语言学转向背景下的小说叙述语言变异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4 徐勇;八十年代小说创作与“青年问题”[D];北京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坤;80年代以来中国文坛的两种写作姿态:“愤青”与“小资”[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葛朝霞;;在迷茫和叛逆中追求纯真——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解读[J];名作欣赏;2010年30期

2 杨亚东;张磊;;从《麦田里的守望者》和《挪威的森林》看后现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禹婷婷;;波德莱尔与巴黎[J];科技信息;2009年18期

4 顾梅珑;;是叛逆,还是堕落——从《道林·格雷画像》看“生活模仿艺术”观的悖谬[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5 于波;;融入现代性之路——莫里森笔下黑人女性秀拉的现代性解读[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年03期

6 陈辉,王万兵;美国50年代的学生叛逆形象——试评《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霍尔顿[J];甘肃社会科学;1999年S1期

7 张介明;永恒的奥秘:向往自然——《麦田里的守望者》再论[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3期

8 张欲晓;悬崖边上的人生困惑——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的社会主题评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9 张桂霞;《麦田里的守望者》研究在中国[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10 陈卉;论后现代小说中的“孤独”情结[J];甘肃高师学报;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翁珲珲;;莫里森笔下弱小黑人女性的叛逆声音[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2 王建平;;历史的回文[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3 赵四;;研讨会综述[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三辑)[C];2007年

4 周计武;;现代主义的焦虑[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晖;撕裂:“现代性幽灵”之旅[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2 潘盛;外国文学中的现代性转型[N];文艺报;2006年

3 张德明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当代欧美文学研究中的现代性与文学叙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郭木玉;青春不可叛逆[N];云南日报;2002年

5 王志耕 南开大学;遥远的圣灵[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6 孙歌;关于虚构[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7 李我;疼痛的抵达[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8 本报特约记者 戴铮;村上春树再掀“麦田热”[N];中华读书报;2003年

9 赵武平;等待阿杜尼斯[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10 商报记者 藜芙荷 编译;法国诗歌回归大众[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梅珑;审美主义及其在西方19世纪以来文学中的流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杜吉刚;西方唯美主义诗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3 于冬云;厄内斯特·海明威与现代性的悖论[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朱彤;王尔德在现代中国的传播与接受[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5 赵卫东;妇女身体:作为“性”符码的生产和消费[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6 崔一;韩国现代文学中的中国形象研究[D];延边大学;2002年

7 黄遥;兰姆随笔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申宜f,

本文编号:15370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5370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d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