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然主义文学的美国嬗变
本文关键词: 自然主义 创作理念 创作实践 美国文学 出处:《江西社会科学》2013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自然主义是欧洲主要国家较为成熟的文学创作流派与文艺理论流派,从产生之日起就伴随对现实生活的实验探索与人性的自然回归。传入美国后,自然主义得到了美国本土的高度重视,成了美国的主流创作与文学流派,作家众多、作品丰富且重要著作成果喜人。但进入美国后,自然主义受到美国诸多因素的影响与交互渗透,带来了从创作理念到创作实践的较大嬗变。在美国本土,其内容、价值理念等诸多方面都有了与欧洲文学的不同,同为西方文学阵营,却表现出了自然主义的创新发展,与欧洲文学阵营有所区别。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有美国本土政治生活的原因,有世界文化传播的原因,有美国经济生活危机的原因,也有美国文学理论发展的原因。
[Abstract]:Naturalism is a relatively mature school of literary creation and literary theory in major European countries. From the day of its emergence, it has been accompanied by the experimental exploration of real life and the natural return of human nature. After it was introduced into the United States, Naturalism has been highly valued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has become the mainstream literary and creative genre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re are many writers, rich works and gratifying results in important works. But after entering the United States, Naturalism is influenced and permeated by many factors in the United States, which brings great changes from creative ideas to creative practices. In the United States, its contents, values and other aspects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European literature. Both of them have shown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naturalism,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European literature. There are also many reasons for this. There are reasons for the political life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spread of world culture. There are reasons for the crisis of American economic lif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merican literary theory.
【作者单位】: 南昌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理工学科部学工办;
【分类号】:I712.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徐开来;亚里士多德论“自然”[J];社会科学研究;200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柯可;张桂军;;薇拉·凯瑟作品的南方主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管先恒;析西方近现代文学中的“死亡”[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徐海香;;人性之光——霍桑在《好小伙布朗》中对人性的阐释[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4 于瑛;;浅析古德曼·布朗悲剧的酿成原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5 辛春晓;陈忠红;张敏;;信仰再心还是在物——霍桑《红字》与麦尔维尔《白鲸》宗教意识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6 崔扬;;当欲望走到尽头——《嘉莉妹妹》与市场意识形态的诞生[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张国庆;试论美国文化精神的起源与发展[J];北方论丛;2000年01期
8 卢姗;;20世纪美国战争小说的英雄主义困境解读[J];北方论丛;2008年03期
9 张延杰;;现代主义的灵魂舞动——论邓肯“新舞蹈”的文化根源[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刘文洋;;《拉帕西尼的女儿》中霍桑的科学观[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白岸杨;;《白鲸》及其作者的宗教伦理观分析[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王珂;;浪漫主义诗歌对新诗诗人及新诗诗体的影响[A];新诗与浪漫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勇庆;生态神学视野下的福克纳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罗绂文;李泽厚“情本体”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张阔;美国黑人早期布鲁—鲁斯音乐的兴衰(1890-1929)[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史记;惠特曼诗歌在中国的评介与接受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韦华;美国黑色幽默作家的元小说创作[D];吉林大学;2012年
6 胡铁生;政治文化与文学意识形态功能的意蕴交映[D];吉林大学;2012年
7 刘蓓;生态批评的话语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祝平;乌云后的亮光[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9 魏鹤;西方哲学和社会理论中的自然主义[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10 程乃胜;基督教文化与近代西方宪政理念[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礼扬;一个精制的隐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刘雪花;论《白鲸》中人与自然的关系[D];湘潭大学;2010年
3 陈阔;厄普代克“兔子四部曲”中的死亡意识及其现代意义[D];江南大学;2010年
4 陈春霞;苏童与麦卡勒斯小说的南方情结及呈现方式比较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5 简艳平;“皈依佛法的浪子”[D];南昌大学;2011年
6 焦柏洳;穿梭于精神黑夜[D];河南大学;2011年
7 郎琪杰;论菲茨杰拉德小说中的“青年文化”[D];吉林大学;2011年
8 柳燕;“兔子四部曲”中的基督教世俗化现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娇;《纯真年代》中心理现实主义的叙事技巧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10 林晓磊;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生态危机及其对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小云;克莱恩与美国文学的自然主义[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王一玫;自然主义与左拉的创作[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3 尚显成;略论左拉与自然主义[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4 张禹九;揭开了美国悲剧序幕的力作——克雷恩和他的《街头女郎梅琪》[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1年06期
5 何琼崖 ,潘宝明;奇绝的《陪衬人》[J];名作欣赏;1982年06期
6 卡尔·波德 ,郝建成;德莱塞——当代美国文学的先驱[J];语文学刊;1987年04期
7 杨涛;浅析西奥多·德莱塞的自然主义小说创作[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8 栾金凤;;思想性与自然主义创新手法的统一——德莱塞小说的生命之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9 孟宪印;;浅析考研美国文学作品的自学策略[J];考试周刊;2009年05期
10 王颖;;论梭罗的自然主义思想[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2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延;;自然主义在日本[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2 刘浩;;“巴比特式”人物论[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3 赵文书;;创造“华裔美国感性”——赵健秀的华裔美国文学评论与创作实践述评[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4 黄春燕;;一沙一世界——从《伊芙琳》看乔伊斯的写作特点[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5 徐文培;;评两篇探究“怪诞人”心理的杰作[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6 周丹铭;;从史蒂芬·金获奖看美国文化背景下的通俗文学[A];全国中外近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赵光慧;;美国黑人文学主题初探[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8 胡爱华;朱莉;;后殖民视野下华人历史记忆尘封残片的再现——美国华裔文学作品述评[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9 穆育枫;;美国文学课堂中的多维互动教学模式探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10 赵永波;;浅议“垮掉派”文学的“垮掉”价值[A];全国中外近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傅小平;纯粹的现实主义并不存在[N];文学报;2006年
2 世文;“美国文学中的中国”[N];文艺报;2008年
3 马征;阿拉伯裔美国文学:超越“东西方”[N];文艺报;2011年
4 ;美国文学研讨会上“多元文化”思潮生争议[N];文艺报;2003年
5 躲斋;自然主义理论的忠实实践[N];中华读书报;2000年
6 潘小松;文学史的另一种写法[N];深圳商报;2004年
7 杨仁敬;美国文学与美国文论[N];中华读书报;2003年
8 上海外国语大学 虞建华;《美国文学百科辞典》(修订版)[N];中华读书报;2010年
9 乔纳森;日记里的卡津[N];东方早报;2011年
10 何朝辉;美国文学与诺贝尔文学奖[N];中华读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海东;异域情调·故国想像·原乡记忆[D];复旦大学;2010年
2 朱小琳;回归与超越[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蔡俊;超越生态印第安:论露易丝·厄德里克小说中的自然主题[D];南京大学;2011年
4 魏燕;平衡的寻求:在道德和美之间[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朱新福;美国生态文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6 高建为;左拉的自然主义诗学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1年
7 谭惠娟;创新·融合·超越:拉尔夫·埃利森文学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8 李保杰;当代奇卡诺文学中的边疆叙事[D];山东大学;2009年
9 麦妮卡(Melnyk Tetiana);自然主义批评视域下的托尔斯泰与德莱赛—《复活》与《嘉莉妹妹》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卢国荣;二十世纪美国生态环境的文学观照[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晓博;红色英勇勋章[D];内蒙古大学;2009年
2 叶辰晨;从左拉的创作观来看“大逆事件”后永井荷风的作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3 林晓慧;论《人鼠之间》中的自然主义特色[D];山东大学;2009年
4 唐丽伟;论威廉·福克纳小说中的自然主义色彩:1929-1936[D];武汉大学;2005年
5 陈双莲;孤独的开拓者[D];吉林大学;2008年
6 杨丽丽;在漠然的世界中挣扎的男人和女人[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申利锋;论毛姆小说创作的自然主义倾向[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8 高稳;《红色英雄勋章》:自然主义、印象主义抑或是现实主义?[D];郑州大学;2003年
9 周亚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一部杰出的自然主义作品[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经媛;比格·托马斯:从一个自然主义的牺牲品成长为一个存在主义的英雄[D];天津财经学院;2005年
,本文编号:15477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547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