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和平》的文本空间性
本文关键词: 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 文本 空间性 出处:《俄罗斯文艺》2013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托尔斯泰"开放形式"和"去中心化"等小说创作理念,使其小说《战争与和平》凸显洛特曼所谓的艺术文本空间模拟机制;作者以历史事件为纬线,人物命运为经线,赋予该作品以史诗特质;更以时序逆转、线程交织、情节重置、人物对应等空间叙事手法,证明该部小说并非以不可逆方式书写,而是以非延续性方式建构,并因其非时间性而成为不朽之作。
[Abstract]:Tolstoy's ideas of "open form" and "decentralization" make his novel War and Peace highlight Lotman's so-called spatial simulation mechanism of artistic text. The epic character of the novel and the spatial narrative techniques such as time sequence reversal, thread interweaving, plot resetting and character correspondence prove that the novel is not written in an irreversible way, but constructed in a non-continuous way. And become immortal because of its non-temporal nature.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的阶段性成果(优势学科代码:20110101)
【分类号】:I512.07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斌;;传奇具备真实,魔幻饱含情理——《返老还童》评析兼与原作比较[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杜国英;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彼得堡的现代神话意蕴[D];黑龙江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汪庆华;董秋斯翻译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政;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的两大悖论[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2 王志耕;;托尔斯泰历史小说的意义[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陈晓红;托尔斯泰“动态性”艺术思维原则的独特显现——《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写作特色管窥[J];现代语文(理论研究版);2004年08期
4 凤高;受害于唠叨之妻的托尔斯泰、林肯…[J];中国健康月刊;1993年07期
5 李斌,李英姿;史诗式的广度——谈托尔斯泰的创作特色[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1999年02期
6 李明滨;托尔斯泰故园[J];中外文化交流;2000年06期
7 皮埃尔·麦舍雷;张来民;;托尔斯泰与镜中形象[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1990年02期
8 韩玲;真经过善的过滤就是美──托尔斯泰长篇创作中的女性美理想[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05期
9 逮弘秀;从长篇小说创作看托尔斯泰美学思想的发展[J];学习与探索;1994年04期
10 车晓彦;托尔斯泰的审美心理定势浅析[J];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晓栋;胡清华;;汽轮机故障诊断文本支持系统的研究与建立[A];2004电站自动化信息化学术技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赵[,
本文编号:15529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552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