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探析《麦琪的礼物》中人文主义情怀

发布时间:2018-04-07 15:07

  本文选题:《麦琪的礼物》 切入点:欧·亨利 出处:《语文建设》2013年33期


【摘要】:美国著名的文学家欧·亨利在《麦琪的礼物》这一短篇小说中,用他幽默风趣而又带有淡淡哀愁的笔调,向读者描述了一个"没有曲折,不足为奇"而又充满至真至诚爱意的故事,小说中处处流露出人文主义的情怀。本文首先分析了《麦琪的礼物》这篇小说的创作背景,然后对故事情节进行简要介绍,最后本文重点剖析该小说中的人文主义情怀。
[Abstract]:In this novel , the famous American scholar , O Henry Henry , used his humour to describe a story of " no twists and turns , no wonder " but also full of love . The paper first analyzed the background of the novel ' s creation background , then briefly introduced the story plot , and finally focused on the humanistic feelings in the novel .

【作者单位】: 中北大学人文社科学院;
【分类号】:I712.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文翠;从《麦琪的礼物》看欧·亨利的写作手法[J];东疆学刊;2001年01期

2 王红梅;;浅析《麦琪的礼物》人文主义情怀[J];长城;2011年08期

3 朱锦岳;;浅议《麦琪的礼物》的艺术魅力[J];考试周刊;2009年42期

4 何兆华;;从语言分析角度看《麦琪的礼物》及欧·亨利的写作风格[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1期

5 赵书颖;“含泪的笑”与“含笑的泪”——浅析欧·亨利小说的主题[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郑贱德;;欧·亨利手法[J];新闻与写作;1989年03期

7 楚萍;从《带家具出租的房间》看欧·亨利创作风格的变异[J];湘南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8 杨亦军;欧·亨利幽默讽刺艺术探微[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9 阮温凌;欧·亨利小说名篇探赏系列之六——魔鬼与上帝之间的亲子之情——欧·亨利《双料骗子》的“强铺垫式”结构[J];名作欣赏;1996年01期

10 魏红;;欧·亨利小说的写作特色[J];飞天;201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安玲;;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欧·亨利和他的短篇小说[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一辑)[C];2011年

2 从丛;;再论哈姆莱特并非人文主义者[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孟广林;“人”的呼唤:人文主义新文学的时代心声[N];学习时报;2004年

2 邢贲恩;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N];学习时报;2000年

3 许钧 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教授、博导,全国法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我所认识和理解的勒克莱齐奥[N];经济观察报;2008年

4 陈众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从调笑文艺的消解功能到文艺标准的重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舒罕;林·拉德纳:其实并不冷冰冰[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6 周劲松 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艾布拉姆斯论解构——倾听人文主义守望者之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钱林森;责任和乐趣:我的漂泊与探索的旅程[N];中华读书报;2008年

8 全国政协委员 王安忆;短篇小说的物理[N];人民政协报;2011年

9 张翠萍;爱使灵魂更高贵[N];中国教育报;2005年

10 外文所 陈众议;西方小说、类小说的一种纵向概括方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珊;威尔逊的文学与文化批评[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艳梅;莎士比亚历史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3 黄宗贤;还原真实的大卫·洛奇[D];南开大学;2009年

4 毕宙嫔;“诗性智者”[D];苏州大学;2010年

5 田明刚;化身于操心和欲望的爱—艾丽斯·莫多克小说的后精神分析解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6 戚咏梅;深陷重围的骑士精神——高文诗人及其《高文爵士和绿色骑士》[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金琼;十七世纪欧洲巴洛克文学张力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8 杨胜明;文化旅行理论视野下的《印度之行》[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玲;《堂吉诃德》中的“二重奏”—论其宗教色彩与世俗因素[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10 王永梅;本·琼森宫廷假面剧与自我作者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紫燕;加缪的人文主义在其政治生活中的表现[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2 樊建红;福斯特小说《霍华兹别墅》中伦纳德·巴斯特的异化[D];浙江大学;2006年

3 曹杉;玛格丽特和亨利——教化与被教化[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4 夏道静;马洛的含混[D];安徽大学;2005年

5 胡媛媛;论哈代诗歌非理性的人本主义特质[D];贵州大学;2006年

6 廖金罗;人类命运的探索者[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7 汤平;永远的警示[D];四川大学;2005年

8 赵芳;犹太意识中的存在主义:论索尔·贝娄小说中的人文主义世界观[D];南昌大学;2007年

9 李洁;斯蒂芬·克莱恩对于人的思想转变[D];内蒙古大学;2009年

10 王小菲;论乌托邦文学的三个维度[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7196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7196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3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