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60年萧伯纳戏剧研究之考察与分析
本文选题:萧伯纳 切入点:戏剧研究 出处:《戏剧艺术》2013年02期
【摘要】:我国的萧伯纳研究始于新文化运动时期,对其作品的译介、评价等受意识形态因素的影响一直较大。建国后的萧伯纳研究以宏观的综合研究和主题研究为主,尤其关注萧伯纳对资本主义社会问题的揭露。1978年后,研究视角日趋多元,除了继续深入研究"社会问题剧"之外,女性主义、创造进化论、比较文学、宗教等主题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关注,语言、文体等艺术特色以及萧伯纳的戏剧理论也引起了一些学者的研究兴趣。当代萧伯纳研究的学术性无疑更强了,更注重微观细节,但在切入现实、回应现实方面,则远不及鲁迅、茅盾等20世纪上半叶的学者,对社会现实的宏观关注偏少。
[Abstract]:The study of Bernard Shaw in China began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New Culture Movement. The translation and evaluation of his works have been greatly influenced by ideological factors.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research of Bernard Shaw mainly focused on macro comprehensive research and thematic research, especially on the revelation of capitalist social problems by Bernard Shaw. After 1978,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tudy became more and more diverse, except for the further study of "social problem drama".The themes of feminism, creational evolutio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religion have attracted different degrees of attention.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language and style, as well as Bernard Shaw's theory of drama, have also attracted some scholars' interest.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 study of contemporary Bernard Shaw is more academic and pays more attention to micro details, but in the aspect of cutting into reality and responding to reality, it is far less than the scholars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such as Lu Xun and Mao Dun, to pay less attention to the macroscopic social reality.
【作者单位】: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中国外国文学研究60年”(09&ZD07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I561.0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文;理智与情感的失衡——萧伯纳女性形象创作得失谈[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苏友贞;;碎心人与驯马师[J];读书;2007年09期
3 杜鹃;;一出精彩的短剧——评萧伯纳的《乡村求爱》[J];戏剧文学;2010年09期
4 王永生;鲁迅论易卜生与萧伯纳[J];兰州学刊;1985年05期
5 黄嘉德;;萧伯纳的戏剧理论及其实践[J];山东外语教学;1987年02期
6 孙畅;;从《芭芭拉少校》看萧伯纳的现代戏剧[J];戏剧文学;2006年08期
7 张燕;;不熄的理想之光——评萧伯纳的戏剧《卖花女》[J];四川戏剧;2009年04期
8 黄嘉德;萧伯纳论“生命力”——评喜剧《人与超人》[J];文史哲;1981年01期
9 洪远;马车上的弹簧[J];咬文嚼字;1997年12期
10 唐红梅;;试论萧伯纳后期戏剧创作中的幻灭感[J];四川戏剧;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苏晖;;《外国文学研究》杂志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美国戏剧研究[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郭继德;;序[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聂珍钊;;全国外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聂珍钊教授在闭幕式上的发言[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谢群;;在善的追寻中迷失——关于《奇异的插曲》的伦理学解读[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杨捷;;悲剧性:悲剧教学中的一个审美原则——以尤金·奥尼尔的悲剧为个案[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张连桥;;易卜生与奥尼尔戏剧人物的自我观念——以《培尔·金特》和《无穷岁月》为例[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谭华;;探索“送冰的人来了”接受之谜[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刘红卫;;论阿瑟·米勒剧作《都是我的儿子》中的伦理价值观的冲突[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王莉;;阿瑟·米勒作品中的生态思想[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卢秋平;赵淑芳;;论《推销员之死》中洛曼悲剧命运的原因[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兵;萧伯纳·薇薇·“新女性”[N];中华读书报;2008年
2 李兵;萧伯纳的《鳏夫的房产》[N];中华读书报;2008年
3 邓菡彬;用想象来抵抗庸常和捕捉生命真谛[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4 本报评论员 祝乃娟;品特逝世[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5 陆谷孙;毒汁四溅:两百四十八人骂一百四十四人[N];东方早报;2010年
6 牛虹;如此“过关教练”[N];光明日报;2002年
7 曾园;不朽的急就章[N];中华读书报;2004年
8 孙惠柱;戏剧:从悲情到希望[N];文汇报;2008年
9 李玉瑶;讲个故事给你听[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
10 肖昶;奇人与奇书[N];中华读书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岑玮;女性身份的嬗变:海尔曼和诺曼戏剧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 石云霞;萧伯纳《卖花女》中不礼貌现象的语用文体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3 李兆前;范式转换:雷蒙德·威廉斯的文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4 施赞聪;权力与政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云云;论萧伯纳的创造进化论[D];山东大学;2010年
2 张京;中国语境下的萧伯纳戏剧及其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2年
3 伍金文;萧伯纳三部戏剧作品中的主题思想上的讽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4 王琨;荒诞的人生,痛苦的探索——荒诞派戏剧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5 王莹;论萧伯纳戏剧创作的基督教渊源[D];河南大学;2005年
6 谭雪凌;萧伯纳戏剧在中国[D];重庆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婷婷;不同的人生,,相同的命运:两位女主人翁《玩偶之家》中娜拉与《匹格梅利翁》中伊莉莎的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8 罗明姝;无情的揭露与无奈的妥协[D];河南大学;2006年
9 孔艳艳;戏剧《太阳下的一粒葡萄干》的言语行为分析[D];山东大学;2006年
10 葛欣;权力、信仰与知识的整合[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233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723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