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日本文学史研究中基本概念的界定与使用——叶渭渠、唐月梅著《日本文学思潮史》及《日本文学史》的成就与问题

发布时间:2018-04-09 21:35

  本文选题:日本文学史 切入点:文学思潮 出处:《山东社会科学》2013年04期


【摘要】:叶渭渠、唐月梅《日本文学思潮史》及4卷本《日本文学史》,是20世纪中国的日本文学史研究中代表性、集大成的著作。《日本文学思潮史》突破了作家作品论的模式,具有可贵的革新意识,形成了科学严谨的文学史观和文学史研究方法论;《日本文学史》作为迄今仅有的中文版大型日本文学史,资料丰富,填补空白。但在文学史基本概念、术语的确立、理解、界定和表述方面,还有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如对"文学思潮"的界定,对西方文论中"写实"、"浪漫"、"象征"等文学概念与日本特有的文学思潮概念之间的对接,对"诚"、"幽玄"、"寂"、"粹"(意气)等日本文学基本审美概念的阐释,对日本的"近代文学"、"现代文学"的界定及不同性质的理解等等,都留下了可以再加思考的余地。
[Abstract]:Ye Weiqu, Tang Yuemei's History of Japanese Literary thoughts and four volumes of Japanese Literary History are representative works in the study of Japanese literary history in 20th century.With a valuable sense of innovation, a scientific and rigorous view of literary history and a methodology for the study of literary history have been formed, and the History of Japanese Literature, as the only large-scal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history of Japanese literature so far, is rich in data and fills in the gap.However, in terms of the basic concept of literary history, the establishment, understanding, definition and expression of terms, there are still some questionable issues, such as the definition of "literary ideological trend".The connection between "realism", "romance" and "symbolism" in western literary theory and the unique concepts of Japanese literary ideological trend,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basic aesthetic concepts of Japanese literature, such as "sincerity", "seclusion", "silence", "essence", etc.The definition of "modern literature", the definition of "modern literature" 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different properties in Japan have left room for further reflection.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新中国外国文学研究60年”(项目编号:09&ZD07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313.0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左晶;试从紫姬形象看紫式部的理想女性构想[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2 王川;刘晓艺;;寻找丢失的“自我”——从《砂女》看“自我认同”表现[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徐婷婷;;王维诗歌与芭蕉俳句之比较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4 徐凤娟;;从《为何不分手》看日本已婚女性的地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5 聂楠;;论禅宗民族作家——川端康成——兼评《雪国》[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6 方舒;;从《赤茧》看安部公房的创作理念[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7 王梅;;“先生”为何自杀?——评夏目漱石的《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8 孙水珍;;物哀非哀[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2期

9 贺蓓;;论小说《最终的住所》的艺术特点[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10 蒋永影;;《挪威的森林》主题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吴光辉;;试论夏目漱石的禅诗意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舜立;自然审美:川端康成的文学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佳;黑泽明作品的美学特质及其对当代中国电影的启示[D];南开大学;2010年

3 饶建华;东山魁夷绘画美学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孙宁宁;日本地歌三味线角色的变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5 郑龙云;今道友信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6 兰立亮;大江健三郎小说叙事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王天慧;横光利一文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肖国栋;死亡视域下的鲁迅[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鲍同;山崎丰子文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王璐;谷崎润一郎与中国[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述晓;论大江和莫言的故乡想象与艺术超越[D];江南大学;2010年

2 林佳;论日本自然主义文学与张资平小说的艺术特质[D];江南大学;2010年

3 罗丽文;社会性别视野下《红楼梦》与《源氏物语》之比较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4 刘政良;大江健三郎文学中的战争认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焕香;夏目漱石文学中的传统与现代[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婷;芥川龙之介小说的艺术特征探微[D];吉林大学;2011年

7 杨涛;从《名人传》看中岛敦的艺术主张[D];吉林大学;2011年

8 解礼业;从梅洛斯的心理变化看其价值观的动摇[D];吉林大学;2011年

9 唐赫;《古今和歌集》中的樱花意象[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刘海萌;世事浮沉中的惊艳[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涛;叙事的双重谋略——论《我儿子的故事》中个人叙事下的民族隐喻[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李莉;;自然主义文学浅析[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3 凌彰;新加坡华文文学思潮的变迁[J];国外文学;1987年02期

4 张冠华;现代主义中的文学思潮[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5 俞全华;;历史观念与问题意识下的个性化写作——评黎皓智著《20世纪俄罗斯文学思潮》[J];俄罗斯文艺;2007年01期

6 王予霞;;20世纪美国左翼文学思潮研究综述[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9年03期

7 舒丹;;解读欧洲浪漫主义思潮产生的背景[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09年07期

8 郭正元;西方“表现自我”文学思潮的历史考察(续)[J];临沂师专学报;1995年02期

9 尹苓苓;欧洲近代两次文学思潮对“人生意义”的影响[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10 黎跃进;民族自我的建构——从后殖民文学视角看《虚假的事实》[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许汝祉;;对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可能陷入一些认识误区的商榷[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彭俐 吴萌;叶渭渠唐月梅 最美学者伉俪[N];北京日报;2010年

2 本报首席记者 陈熙涵;“春尽有归日,老来无去时”[N];文汇报;2010年

3 西马;后现代之诗[N];中华工商时报;2001年

4 《东亚汉文学关系研究》课题组 项目负责人:山东大学 高文汉 课题组成员 韩梅;韩日汉文学源头在中国[N];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华东师范大学 陈建华;索尔仁尼琴:俄罗斯民族复兴的思想者[N];社会科学报;2008年

6 刘舸 湖南大学文学院;从差异走向融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马季;忧郁而沉静的一代[N];吉林日报;2004年

8 何其莘;全国英国文学学会第三届年会的开幕词[N];中华读书报;2001年

9 王成;加藤的文学史观给我们的启示[N];中华读书报;2005年

10 焦莉君;“印度现当代文学与后殖民主义”课题结项[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孙德高;唯美的选择与转换[D];武汉大学;2005年

2 齐s,

本文编号:17282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7282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9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