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小说的叙事艺术探索
本文选题:海明威 + 叙事情景 ; 参考:《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摘要】:海明威不愧是叙事艺术的高手,通过对他小说中叙事人称、叙事聚焦和叙事方式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到他小说的精湛和高明之处。当然,叙事情景中的人称、聚焦和方式是可以相互交织的,比如,叙述者可以采用第一人称内聚焦的方式客观叙述,也可以采用第三人称外聚焦的方式客观叙述,海明威的作品都是对这几种方式结合使用,同时不停变化的。比如由内聚焦可以转变为外聚焦,第一人称可以转化为第三人称,一般间接引语可以变成自由直接引语。通过对叙事情景的演绎,海明威构筑了一个个变化莫测的瑰丽的小说世界,同时也导演了一场场精彩的人生戏剧,他获得诺贝尔奖的理由是他"精通现代叙事艺术",的确是实至名归。
[Abstract]:Hemingway ' s unashamed is the high hand of the narrative art .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narrative person , the narrative focus and the narrative style in his novel , it can help us understand the exquisite and high - definition of his novel .
【作者单位】: 云南大学外语教学部;
【基金】:重庆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美国文学中的生态帝国主义”(项目编号:2009YY21) 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石黑一雄、菲利普斯、奥克里作品中的历史叙事研究”(项目编号:TJWW11-013)阶段成果
【分类号】:I712.07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智义;关于华兹华斯诗学遗产价值的再认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2 黄书泉;论小说的影视改编[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3 江守义;;论唐传奇内容模式的逻辑序列——唐传奇的叙事逻辑之一[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汪桂芬;谈小说翻译者关注叙述视角的必要性——兼评海明威的叙述艺术及翻译[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5 陈丽慧;美国梦——评彼得·凯里的短篇小说《美国梦》[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6 汤琳;;海明威和他的《老人与海》的圣经解读[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7 陈琳;;原文聚焦与译文选词——《红楼梦》文学翻译探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8 王玉明,冯晓英;叙述视角的选择与文体效果[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9 江守义;叙事是一种评价[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10 胡泓;“老水手”的漫长旅程——从文学视窗中看人类生态意识的衍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茜;;以诺德的“功能加忠诚”原则为指导探讨不同文体的翻译技巧[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2 何晓涛;;硬汉精神背后的思考——重读《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形象[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刘卫英;马彦芳;;《凤仙郡冒天止雨孙大圣劝善施霖》的空间叙事艺术[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四辑)[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魏晓红;乔治·艾略特小说的心理描写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刘坚;康拉德小说的道德主题与现代阐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杨素秋;“文革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关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吕敏宏;手中放飞的风筝[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李振;延安《解放日报》中的性别与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佳;黑泽明作品的美学特质及其对当代中国电影的启示[D];南开大学;2010年
9 张军府;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叙事伦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任相梅;张炜小说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树军;50至70年代合作化小说情爱叙事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娜;“参与”与“超然”:斯坦贝克《愤怒的葡萄》中的写作技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周思谕;清末民初对《福尔摩斯探案集》的译介[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李进;时空交错下的别样言说[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思明;《赎罪》叙事视角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佳;欧·亨利三篇短篇小说的文体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7 刘淑玲;从叙事学角度看译者在小说翻译中的角色[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燕秀丽;近三十年中国儿童成长小说论[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李庆;一项关于隐性文体知识的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黄华;灾难新闻“英雄”原型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薇;叙述学视野中的海明威小说的对话艺术[J];外国文学研究;2002年03期
2 万培德;海明威小说的艺术特点[J];文史哲;1980年02期
3 刘思湖;浅析海明威短篇小说对话的叙述功能[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4 平颖;海明威小说的叙述[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9年05期
5 李迎丰;重复的艺术:海明威小说文本的一种解读[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6 克冰;海明威小说艺术点滴谈[J];语文学刊;1987年03期
7 戴桂玉;戴桂玉;;海明威小说中的妇女及其社会性别角色[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00年00期
8 钟进平;略谈海明威小说中的“勇气”[J];北方论丛;1999年03期
9 夏春红;;《老人与海》主人公的性格分析——兼论海明威写作的“冰山”原则[J];理论学习;2006年07期
10 王立昌;;《乞力马扎罗的雪》中哈利之死及其意义[J];文学教育(上);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韩星;;硬汉精神是如何炼成的——略论海明威小说中的死亡主题[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2 何晓涛;;硬汉精神背后的思考——重读《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形象[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屈海燕;;马原与毛姆的叙事艺术比较[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1)[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冉利华;论海明威小说的“冰山”风格[N];文艺报;2005年
2 许峰;小说类型学、创意写作与文化人类学[N];文艺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周峰;“渔”行为与海明威[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薇;海明威小说的叙事艺术[D];苏州大学;2003年
3 王俭;基于语料库的海明威小说评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4 阙蕊鑫;童话的青春灵药[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芳;海明威《春潮》中的叙事情境[D];中南大学;2011年
2 冷宁;从《永别了,武器》解析海明威小说的叙事技巧[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丙松;《永别了,,武器》的叙事艺术[D];山东大学;2010年
4 邓曾;海明威作品中的异化因素及其自我拯救之路[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俞成俐;海明威作品的意象及其关系意蕴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范家盛;海明威小说的绘画特色[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7 葛婧;生态批评视野中的海明威创作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8 蒋珊珊;中国当代文学视野中的海明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9 张金莲;简洁与重复——海明威小说的对话艺术[D];云南大学;2010年
10 吴定祥;海明威短篇小说的叙事艺术[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338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733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