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激进的艺术》:一部对后现代文化阐释的经典作品

发布时间:2018-04-17 17:49

  本文选题:《激进的艺术 + 媒体时代的诗歌创作》 ; 参考:《外国文学研究》2013年05期


【摘要】:"哲学的终结"、"批评的终结"、"艺术的终结",这是后现代主义批评家所关注的三个终极问题。大部分后现代主义学者用不同的方式认同这些观点,而玛乔瑞帕洛夫在著作《激进的艺术:媒体时代的诗歌创作》中,在梳理西方诗歌发展流变的同时,又借用诗歌的审美特性分析这些问题,认为它们并没有终结,而是"又一次先锋的激进艺术"的体现,其中就有诗歌创作对它们带来的积极影响:大众媒体诗性化、大众产品诗性化、诗学话语舞台化。
[Abstract]:"The end of philosophy", "criticism of the end", "the end of art", this is the three ultimate problem of post modernist critics attention. Most of the postmodernism scholars in different ways agree with these views, and Joe Ma Rui Paroff in works of Art: "radical media era poetry >, in combing the western poetry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analysis of these problems and use 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poetry, that they did not end, but once again reflects the pioneer of radical art", which will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creation of Poetry: mass media poetics, mass products poetic poetic discourse the stage.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朝阳学校;
【基金】:教育部人文规划课题“中西诗学中‘共象’与‘异象’研究”【项目批号:09YJAZH092】的阶段成果
【分类号】:I10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玮;;论大众传媒与俄罗斯文化、语言的大众化[J];俄罗斯文艺;2006年04期

2 郭娉婷;;重构俄罗斯文化传承的核心价值——对塔·托尔斯泰娅小说《野猫精》的后现代视角解读[J];学理论;2011年06期

3 杨凡周;万比洛夫戏剧的艺术特色[J];外国文学研究;1987年01期

4 厉严正;;巴扎洛夫 “新人”不新[J];南都学坛;1988年02期

5 卢兆泉;超越时空的历史反思——试论俄罗斯文学中两个最启人深思的艺术形象[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6 玖羽;;克苏鲁神话简介[J];红豆;2007年12期

7 蔡海滨;;读《变色龙》[J];语文教学通讯;1985年11期

8 郭娉婷;;俄罗斯后现代文学中的游戏文化策略[J];青年文学家;2010年20期

9 塔玛拉·维利娜;徐正华;;苏联著名诗人弗拉基米尔·索科洛夫采访记[J];世界文化;1987年01期

10 黎德锐;;神奇灰蝉把诗灯点燃——洛夫的《金龙禅寺》赏析[J];名作欣赏;2007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欧阳友权;;网络文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后现代文化诗学[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梁文霞;;《女勇士》:从文化冲突到文化融合——由“白虎山”中窥见一斑[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张素珍;;美国“新新闻主义”的扛鼎之作——评杜鲁门·卡波特的《冷血》[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4 吴文南;;沈从文和哈代作品中的乡土精神之比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吴飒;;迷雾、虚无与存在——堂米格尔·乌纳穆诺及其《迷雾》[A];对外贸易外语系科研论文集(第二期)[C];1993年

6 包丽丽;;《紫颜色》的色彩象征体系[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7 刘阳;;米修作品中的道家投影[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8 汪丽影;;没开枪的理由——简析大冈升平的《俘虏记》[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9 戴鸿斌;;《铁蹄》与《党生活者》[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李唯中;;纳·迈哈富兹小说艺术的发展阶段[A];国际交流学院科研论文集(第三期)[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焱木;需要苏珊大妈的是谁[N];中国文化报;2009年

2 吴琳;于细微处见灵魂[N];驻马店日报;2007年

3 涂志刚;书·故事·人[N];协商新报;2006年

4 詹姆斯·帕克/文 朱康/摘译;不一样的恐怖[N];社会科学报;2005年

5 张柱林;大众传媒霸权下文学的可能出路[N];中国艺术报;2011年

6 止庵邋(本报书评人);黄金时代到来之前[N];中华读书报;2007年

7 于国君;移民生活的作文[N];中华读书报;2007年

8 梅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不是一部好书[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9 吕绍宗;《萨佐诺夫风》与喜剧摹仿体文学[N];中华读书报;2004年

10 张洪波;2006俄罗斯布克奖揭晓[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华;乔治·奥威尔创作主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 向天渊;现代汉语诗学话语(1917—1937)[D];四川大学;2002年

3 于冬云;厄内斯特·海明威与现代性的悖论[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晖;从单柄眼镜到戒尺——论圣伯夫的批评方法[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张琼;矛盾情结与艺术模糊性[D];复旦大学;2005年

6 董亦佳;杰姆逊的文本阐释理论与阐释实践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7 陈靓;路易斯·厄德瑞克作品杂糅性特征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孙艳华;泉镜花浪漫主义小说的幻想空间[D];吉林大学;2009年

9 王宗杰;新世代女性文学の位相[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哈赛宁;现代中国文学在埃及[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震;美国神话的诞生与流变[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06年

2 马群英;黑色幽默、戏仿与碎片化[D];厦门大学;2009年

3 陈春莉;詹姆逊文化乌托邦思想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陈星好;从《看,灰色的马》看五木宽之的批判精神[D];吉林大学;2006年

5 王玉欢;经典文化在后现代语境中的复兴[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小静;从《美国悲剧》看大众文化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6年

7 张杰;葛兰西及其《狱中札记》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刘红;精英主义立场:从文化的视角解读纳博科夫小说《洛丽塔》[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何静;禁锢的灵魂[D];内蒙古大学;2011年

10 张小莉;从精英到大众[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7646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7646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5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