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楚辞研究综述
本文选题:楚辞 + 屈原 ; 参考:《江苏社会科学》2013年06期
【摘要】:本文分三阶段对楚辞在欧洲的传播史进行梳理。二十世纪以前为早期研究阶段。我们发现明清来华耶稣会士研究与翻译楚辞的史料,将楚辞西传的历史前推200多年。该阶段的代表作是费茨梅尔、德理文和理雅各的译本。二十世纪上半叶为现代研究阶段。楚辞成为欧洲大学汉学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内容,学者间的讨论与争鸣增多,世界范围的楚辞研究圈形成。二十世纪下半叶至今为当代研究阶段。俄罗斯与东欧国家楚辞研究异军突起,西欧国家出现全译本,楚辞研究取得多方面进展。最后归纳欧洲楚辞研究范式和发展方向,为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提出建议。
[Abstract]: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to comb Chu communication history in Europe. Before twentieth Century for the early research stage. We found that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o Jesus who studies and translation of Chu Ci history, songs of the south west history before pushing 200 years. On behalf of the stage as Pfizmaier, Li Wen and Legge's translation. Half leaves in twentieth Century for the modern research stage. Songs become a professional teaching and research content of discussion among scholars of Sinology at the European University, and contention increased worldwide. The second half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study of Chu Ci circle has on contemporary stage. Russia and Ea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on the songs of Chu in Western Europe and A new force suddenly rises., appeared in many aspects,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 study of Chu Ci finally. Induction paradigm an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Europe to promote the study of Chu Ci, China culture going out recommendations.
【作者单位】: 南通大学楚辞研究中心;
【分类号】:I207.22;I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慧芳;;从时空之维看屈原主体性精神之张扬[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2 周苇风;;论汉人的辞赋观念[J];东方丛刊;2007年02期
3 史建桥;;屈原《天问》对歌诗结构模式的借鉴与超越[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瞿明刚;;中国古代悲感文化略论[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年02期
5 陈睿瑜;李卫京;;论屈原的高峻人格[J];求索;2012年04期
6 王立;悼祭文学主题与丧悼文化的精神史意义[J];苏州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7 王振复;;《周易》时间问题的现象学探问[J];学术月刊;2007年11期
8 多洛肯;;楚辞远游文化简论[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周建忠;;大阪大学藏“楚辞百种”考论——关于西村时彦·读骚庐·怀德堂[J];职大学报;2008年01期
10 叶舒宪;胡芸;;文学人类学研究的方法与实践(中)[J];中文自学指导;1996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周建忠;屈原考古新证[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2 周建梅;哲学、历史视野下的两宋词人心灵史[D];苏州大学;2008年
3 王海远;中日《楚辞》研究及比较[D];复旦大学;2010年
4 王丽耘;中英文学交流语境中的汉学家大卫·霍克思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5 罗文荟;屈辞楚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任霞;《楚辞》巫俗与祭祀文化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王珏;悠悠读不尽,,《天问》千古奇[D];暨南大学;2008年
3 王峰霞;《九章》中的屈原形象[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周进;建安赋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5 刘娥;《楚辞》民俗因子文学价值解析[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立新;诗人之魂——论屈原与但丁[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2 张志强;英文歌词的翻译[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3 徐在日;屈原与《楚辞》对韩国古典文学之影响[J];当代韩国;1998年03期
4 王立明;瞿秋白与俄苏文学及其它[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5期
5 王秀银;《蝇王》两个中译本的比较研究[J];湖北三峡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6 胡瑾;忠实性与可读性的统一——《勿失良辰》译著评析[J];娄底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7 汤洪;;屈原与约伯:生与死的不同抉择——《离骚》和《约伯记》比较研究[J];思想战线;2009年03期
8 王宏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21世纪我国俄罗斯文学工作者的任务的思考[J];俄罗斯文艺;2002年05期
9 温玉斌;;浅析诗歌陌生化美学特质的翻译价值问题——兼评《如梦令》译文的得失[J];邢台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0 赵沛霖;屈原在我国神话思想史上的地位和贡献[J];文艺研究;199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苏欲晓;;屈原之问与约伯之问及其伦理内涵[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孙芳琴;;莎翁戏剧中颜色词所体现的文化意义及其翻译[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10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小山;;他还有一盏童心灯——阅读屠岸老师翻译的儿童诗[A];屠岸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陈少辉;;莎士比亚与司马迁死亡观比较[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止庵;谈翻译[N];北京日报;2001年
2 旅日学者 李长声;翻译即批评[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3 姜秋霞;不能这样翻译[N];光明日报;2002年
4 王理行;为文学翻译提供经验[N];文学报;2001年
5 郭思阳 记者 丁雷;首届东北亚语言文学与翻译国际学术论坛在连举行[N];大连日报;2010年
6 吴劳;谈谈全息翻译[N];中华读书报;2001年
7 赵武平;黑塞翻译太白诗[N];中华读书报;2001年
8 祝朝伟;居然有这样翻译的“红字”[N];光明日报;2002年
9 穆雷;走上前台的翻译家[N];文艺报;2002年
10 戴从容;从《芬尼根的守灵》的标题谈全书的翻译[N];文艺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吴文善;比较视野中的金时习汉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2 陆钰明;多恩爱情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郑理;翻译、改编与改写:《鲁滨孙飘流记》在西方和华人世界的加工与传播[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凤玲;金亿汉诗翻译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包元瑾;《吉姆爷》陌生化语言特色的翻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静;《古事记》歌谣的解释与汉译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郭明军;《西游记》之“西游”记[D];四川大学;2007年
5 陶书敏;翻译与性别——《名利场》翻译中的性别视角[D];安徽大学;2010年
6 支之;科幻虚构词与特殊表达法的翻译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何丽云;翻译不仅仅是语言问题[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詹重阳;陌生化与翻译[D];南京大学;2013年
9 王哲元;论布莱恩·弗里尔之《舞在卢娜莎》与《翻译》中的爱尔兰文化身份[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10 姬广礼;认知视域下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中的隐喻及翻译[D];南华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724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772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