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离别之音》看当代人际的疏离
本文选题:现代性 + 青山七惠 ; 参考:《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摘要】:日本作家青山七惠的新近小说集《离别之音》,不仅呈现了作者对人物描写的细腻,更通过几个看似毫无关联的故事,暗暗表现了现代人的生活样貌。在现代性影响下,形形色色的现代人在繁重而枯燥的工作压力下,表现出有别于从前的人际关系。以现代性理论对此小说内容分析发现,不和谐的人际关系、都市文化给人的困顿、现代社会异化所产生的疏离感,以及妄想,隐约勾勒出现代生活的人际关系图景。
[Abstract]:The new collection of novels by Aoyama Nanae, the Japanese writer, "the voice of parting", not only presents the author's exquisite description of the characters, but also shows the life of the modern man by several seemingly unrelated storie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modernity, the modern man is different from the former under the heavy and dry work pressur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ontent of the novel, we find out the disharmoniou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the dilemma of urban culture, the alienation of the modern social alienation, and the delusions of the modern social alienation.
【作者单位】: 云南师范大学;
【分类号】:I313.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贺来;现代人的价值处境与“责任伦理”的自觉[J];江海学刊;2004年04期
2 万向兴;赵翔;;《碎片》中的疏离感[J];名作欣赏;2012年30期
3 万向兴;赵翔;;《黑镜》:现代性下的生命、生存与生活[J];名作欣赏;2013年03期
4 严泽胜;拉康论自恋、侵略性与妄想狂的自我[J];外国文学评论;2003年04期
5 刘宁一;;浅析青山七惠作品中的细腻与真实——以《一个人的好天气》为例[J];文教资料;2011年36期
6 郭景萍;西美尔:文化视野中的情感研究[J];学术探索;2004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静;;他者伦理视域中的当代人际和谐建设研究[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陈克军;;合同债权性质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沈学习;张清湘;;生命价值的回归·历史文明的反讽[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4 李琪;;试论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08期
5 余吉生;论网络时代高校毕业生思想工作的着眼点[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刘晓红;;论老舍小说中的个人悲剧[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7 郑碧强;;城市女性白领整容时尚消费的社会学解读[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8 姚其煌;李小兰;;知行合一:高校学生突发性事件的预防逻辑[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9 赵飞;;浅析时尚对于工业设计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李海涛;陈泉;姚兆余;;农村居民就医过程中的信任机制研究——基于江苏省南通市的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段从学;;《同情》:一种被忽略的现代性体验[A];“辛亥百年与四川小说创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当代文坛》2011年增刊)[C];2011年
2 刘虹利;孟繁华;;感悟与发现——李一清的“乡村中国”[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3 吴有能;;当代台湾人间佛教全球化论述的一个侧面[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窦亚平;;从全球化理论看太虚法师佛教改革[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赵文龙;王夏峥;;社会信任与社会交往的研究初探——基于“2009年社会网络与求职过程调查”西安数据分析[A];陕西省社会学会(2010)学术年会——“关—天经济区社会建设与社会工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贾海薇;;论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政府治理变革的制度创新——基于广东探索的思考[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7 张扬金;;交汇口处的权力异化与矫正——城市化进程中过渡型社区区务人员腐败透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杨秀香;;幸福与信任的重建——信任价值的当代生活视角[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9 董正华;;全球化:歧义纷沓的解说与真实的历史进程[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文化共存下的记忆与遗忘”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10 郭小平;;“风险传播”研究的范式转换[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张广才;大河家镇周家村家庭经济调查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夏桂平;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董传岭;建国60年华北农村社会生活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灿仕;高校学生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李园;信息化时代教育技术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构[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秦璐;网络舆情引导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冯婧雅;风险社会视角下的中国法律治理[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申腾;日常政治视野下中国城市社区业主维权行动探析:基于HB社区的个案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王军;城市社区主体互动困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刘电光;技术风险评估中的观念冲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张凌;现代社会的困境与救赎[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石小娇;救赎之道:马尔库塞伦理思想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张菲菲;技术现代性困境与出路[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闫晓璐;;日本80后女作家青山七惠的《一个人的好天气》[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赵一凡;现代性[J];外国文学;2003年02期
3 易国定;;试析《一个人的好天气》的叙事风格[J];名作欣赏;2011年18期
4 杨东,吴晓蓉;大学生疏离感的初步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年03期
5 唐文明;何谓现代性?[J];哲学研究;2000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汉津;西方文学的现代性艺术特征[J];外国文学研究;1982年02期
2 王泰来;从善恶观看雨果作品中的现代性[J];国外文学;1985年03期
3 陆扬;关于后现代话语中的现代性[J];文艺研究;2003年04期
4 陈阳;苦难的历程 诗意的年代——关于村上春树作品中“现代性”的思考[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6期
5 孙靖;自然主义文学的现代性文化阐释[J];台州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6 肖丽君;;从舞蹈意象看劳伦斯小说的现代性[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范方俊;;后现代主义的现代性之思[J];外国文学;2006年02期
8 殷明明;;《拉摩的侄儿》中的现代性[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李城赫;;金洙f幝邸执浴⒋骋约案锩黐J];当代韩国;2006年01期
10 西川;;现代性的根源:易卜生戏剧面面观——挪威奥斯陆大学克努特教授访问我刊并发表演讲[J];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建平;;历史的回文[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2 赵四;;研讨会综述[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三辑)[C];2007年
3 周计武;;现代主义的焦虑[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晖;撕裂:“现代性幽灵”之旅[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2 潘盛;外国文学中的现代性转型[N];文艺报;2006年
3 张德明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当代欧美文学研究中的现代性与文学叙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王志耕 南开大学;遥远的圣灵[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5 孙歌;关于虚构[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6 李我;疼痛的抵达[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7 赵武平;等待阿杜尼斯[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8 商报记者 藜芙荷 编译;法国诗歌回归大众[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9 左大康;有多少老上海可以重来?[N];深圳商报;2003年
10 王义军;飞天的姿势[N];中华读书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吉刚;西方唯美主义诗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顾梅珑;审美主义及其在西方19世纪以来文学中的流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于冬云;厄内斯特·海明威与现代性的悖论[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赵卫东;妇女身体:作为“性”符码的生产和消费[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5 崔一;韩国现代文学中的中国形象研究[D];延边大学;2002年
6 申宜f
本文编号:17786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778632.html